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明日黄花”,而不是“昨日黄花”。

(2010-10-28 06:06:24)
标签:

苏东坡

明日黄花

寄小读者·二七

新编成语大词典

昨日黄花

文化

分类: 评论杂谈
时下人们,甚至媒体常用“昨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东西。乍一听,对啊!“昨日”,不就是过去了吗?有明白人纠正之,应是“明日黄花”,反倒被驳回:“明日,还没到呢!”呜呼!

    此乃时下文化混乱之典型一例。“黄花”,指菊花。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赏菊,是我国的民俗之一。所以,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这一天相聚赏花,吟诗作文。在我国的文学史上,有不少歌咏重阳,或颂菊花的佳作,像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城东寺菊》等,都是。此外,史称“三苏”之一的宋代大学士苏东坡,也曾写下过相应诗篇,其中之一就是《九日次韵王巩》。在这首诗中,苏东坡向朋友表示:既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着急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因为,倘等到“明日”,重阳已过,不但人观之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犯愁的。这,就是人们熟知的所谓“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之苏氏名句。后来,大家便将“明日黄花”作为一个固定词组(成语),用来表示事情已“过期”之意。比如,郭沫若先生在他的《〈沸羹集〉序》中就写道:“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早已有明日黄花之感”。再比如冰心的《寄小读者·二七》中也有过关于“再经过四次月圆,我又可在母亲怀里,便是小朋友也不必耐心的读我一月前,明日黄花的手书了”的话。 名人大家们深知这个成语有典可查,因而用得准确无误,指的是过时的“应景的文章”,说的是“一月前”的“手书”,便称之“明日黄花”。而人们不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仅凭想当然地以为“明日”尚未到,既然是讲过期的事情,当然得用“昨日”喽。结果,反露了怯。 末了,我要说,“明日黄花”被人用错的事,可谓屡见不鲜,所以早也有人指出过。但是,乱造词语是个顽症,我只好于此“再斥”。 (本段引自《光明日报》)

    问题还没完,《新编成语大词典》“将错就错”,在成语的释义后面加上人们已经普遍使用的“错用”意思。 还有人捧,曰:“昨日黄花”并没有什么缺点错误,它虽属改造,但并非改得全无道理,凭空产生,而是有其进步性、优越性的。 因此时下以进步、优越、创造来扭曲许多语言的本意、本源益发多多。窃以为,你想创造,好。但不要篡改,长此以往,中国人就没文化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