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锣鼓巷炒豆胡同王府遗址

标签:
亲王捻军郡王正院僧格林沁王府文化 |
分类: 传统文化 |
南锣鼓巷南口东侧的第一条胡同,是炒豆胡同。炒豆胡同西口不远77号门旁,标有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上写“僧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旗人,1825年袭封科尔沁郡王,1855年晋封亲王。他能征善战,但在历史上却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1859年在大沽海战中他督军奋战,大败英法联军。1863年后又受命剿捻,在山东、河南、安徽镇压捻军。1865年5月,率部在山东曹州与捻军激战中阵亡。死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因而这一带的老住户,还称这所府址为“伯王府”,伯王曾任御前大臣,做过光绪的“谙达”(老师),教光绪骑射。原僧王府规模很大,前门在炒豆胡同,后门在板厂胡同,纵跨两个胡同。王府分中、东、西三路,各有四进。其中东路除正院外,还有东院四进,组成一个很大的建筑群。僧格林沁王府由东、中、西三所四进院组成;大门开在东所,为五脊六兽三开间亲王府门;正殿建在中所正院,台阶五层,举架高大,饰有脊兽。中所为“僧王府”的主体建筑。民国后,府第被亲王的后代逐渐拍卖,被分成了许多院落。现在的炒豆胡同71号至77号(单号),板厂胡同30号至34号(双号),都是原王府的范围。《燕都丛考》载:“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在安定门内炒豆胡同。科尔沁郡王索特那木多布齐尚仁宗三女庄敬公主,追封亲王街,其子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咸丰时以剿贼功,食双亲王俸,谥曰忠,配享太庙。今王伯彦讷谟祜嗣府为忠王所建,非公主赐第也。”据此可知,此府之所以称“僧王府”,是因为第一代府主是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死后,其长子伯彦讷谟祜袭爵,此府遂称“伯王府”。伯彦讷谟祜死后,因其长子那尔苏早死,故由其长孙阿穆尔灵圭袭爵,此府又称“阿王府”。确切地讲,此府应称“博多勒噶台亲王府”,因为“博多勒噶台亲王”是世袭罔替的。僧格林沁承袭科尔沁郡王,因军功加封亲王、食双俸。因此,僧王府最初只是一般的郡王府,其规模和规制远不能与后来几乎占了整条胡同的“世袭罔替”的亲王府相比,后来的僧王府是累年扩建改建而成的。
僧格林沁祠堂在地安门东大街47号,又称显忠祠。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 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 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 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再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现为东城区教委房管所。僧格林沁(?一1865),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