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本届青歌赛团体赛规则的漏洞(一)
(2010-05-13 08:00:01)
标签:
娱乐青歌赛评委团体赛 |
分类: 评论杂谈 |
前面已经充分肯定了本届青歌赛的成绩和亮点.但是也提出“令人眼花缭乱的规则和频繁更换评委似乎暗藏玄机”。与公众熟知的体育、科技、教育比赛(评比)规则相比,本届青歌赛团体赛的规则和评委安排都存在明显漏洞。如果更严谨、妥贴,可能结果不是这样。试述如下:
既然是比赛,就要叫叫真儿,不能说这只不过是一种文艺演出。让选手以演出心态出现,那是一种心理调试,不能以此遮掩规则的漏洞。既然口口声声说“公正、公平”,那就要堵塞一切漏洞。而且应该明确,公正主要是对评委的,是要求评委应该最大限度地按照大家公认的标准客观评判,不能以个人之见置于标准之上,否则不要来当评委。公平主要是对规则,是要在各个竞赛环节都给予所有参赛者同等的机会和可能,不能有明显差异的表现机会,而且要体现高分者较低分者优先。
关于评委方面,至少有三个不足,本来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一、评委应全部与参赛者无关的,且每个地区(部门、单位)参加的评委人数应当相等。而团体赛评委中(包括监审)空军多达三人,而海军一人没有。还有其他例子。似乎企图以“回避制”解决此问题,但不是真回避,而是假回避。因为完全可以让有利害关系的评委在相关场次不到场。现在却到场“坐镇”。虽不打分,但仍然有“威慑”作用。象韩红那样还带头给空军鼓掌、喝彩。真不知道是“有意思”还是“没意思”。
二、不同场次更换评委的依据不明,换多少?换谁?现在许多选手在不同评委组成时所得分数差别太大,绝不能用发挥不稳定来解释。
三、个别评委一再表现出以个人好恶代替客观标准,特别是小柯,总在宣传其流行歌曲要赶潮流的观点,作为其学术观点我们不反对,但以此苛求选手都不能有颤音则明显过分。还有,流行组对于选手原创的争论也太明显。说明标准不统一。
前一篇:本届青歌赛四大亮点
后一篇:央视青歌赛论坛坛主器量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