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条新闻,说的是一些白领没事儿就在那里写遗书,并进行遗产公正。
新闻说的是一个34岁的房地产公司行政经理,名叫刘晓,她身体健康,却定期写遗书。起因是这样的,3年前,刘晓的闺密小王去川西旅游时遇车祸身亡,留下两岁的儿子和60多岁在农村的父母。不久,小王的丈夫再婚后另育一女,对儿子无暇关心,小王的父母更是从此没了依靠。
“意外说来就来。”那时起,刘晓便打定主意,悄悄写遗书安排身后事。因为想法和财产随时在发生变化,每隔几个月刘晓就会重写,到现在已写了6封。担心没人知道遗书的存在,刘晓还将存遗书的地方和密码告诉了最要好的朋友。刘晓说,在她带动下,已有两个朋友开始定期写遗书。
另有报道称,在广州,年轻人写遗书已不是稀罕事。该市公证处统计,近年办理的遗嘱公证当中,年轻人(45岁以下)占了5%的比例。在南京,做遗嘱公证年龄最小的竟只有19岁。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年轻人有如此“怪异”动机,要提前安排“身后事”?
恐惧感与不安全感是最大的因素,一是身边人的突然离世,给了对生命感到脆弱的年轻人一些惊怕,他们担心自己也有一天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走人”,写遗书也好,进行遗产公正也罢,都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安慰,把事情做在前面,就会减缓一些心理压力;
其次,也是受到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潮流影响,在西方提前写遗书被看做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表现,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于是喜欢玩花样跟风最快的年轻人也乐于此道。
国人对“死”这个字眼是非常忌讳的,哪个年轻人会说想死,都会被人斥其不该乱说话,况如此年轻就早早写下遗书的人,不骂他们脑子坏了才怪呢。但事实上,年轻人此举除了找到一种别样的工作生活减压方式,所进行的遗产公证无疑也是一种善良的心意与情感表达,他意味着无论他在与不在,他都会给活着的亲人一份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说,年轻人写遗书,未必都是在逃避应有的责任。
只是,年轻人的心态在瞬息万变的各种压力面前,还是要做到从容而坦然,而非悲观地应付令人措手不及的各种困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