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艾娱乐 |
你的孩子参加过丧礼吗?
我想,很多人会奇怪这个问题:人死了,有那个必要让孩子去看吗?那会吓着孩子,孩子会做噩梦。大人一般都躲还来不及,怎么能让孩子去参加那种场面?
朋友在老家的一位长辈前几天去世了,他没有带儿子去参加那样一个丧礼。朋友的儿子5岁了,读学前班,那天是星期天,他是闹着要去的,他也知道那个老爷爷很喜欢他,他每次回老家,那老爷爷都给糖果他吃的。他的意识里可能没有“感恩”那种心态,但他记得老爷爷的糖果。
只是,朋友没有给他儿子机会。朋友告诉我说,他儿子一直追问一个问题,老爷爷不会再醒过来吗?他还要把城里的糖果带回去给老爷爷吃呢!朋友后悔说不该不带儿子回老家一趟的,应该让他知道真相,他记着的老爷爷不会再醒来了。
其实,朋友只是想到孩子也是应该有感恩心态的,能在老人的遗体前看老人一眼,也是一种心愿的了结。但我想,能让孩子参加丧礼的意义也许并非如此简单。
90后的孩子到2000年的孩子,普遍存在着惟我独尊心态,不一般的自私任性,他们对“温情关怀”有着独特的接受能力与依赖感,对悲悯情怀却没有任何感觉。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小感受那样一种肃穆庄重与悲情伤痛是一种心灵体验,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有人出生有人离世,生死轮回,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也让他知道亲人的离世,意味着活着的人在缅怀亲人,尊重生命。
经历过全程丧礼的孩子,可以让他懂得一个人的生命其实是短暂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应该做的事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自己去看重。
面对那些遗体边,在静默中哭泣的人,孩子应该知道亲情是多么地让人不舍,也无法割舍,大人们的哀伤泪水,是他们对逝世的亲人的一种精神挽留。
对死者的哀思,是活着的人的良心和道义,孩子也会知道花圈、丧服、哀乐是在为死去的亲人送行,送他去一个宁静的地方,那里也有花草,也有山水,是一个死者不会再痛苦的地方。
在泪水和沉默中,孩子不会再那样任性那样自私,他会安静地看着每一个人的脸,是那样的虔诚,那样的痛苦。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只是有欢笑,他们的心灵里,也有一个衡量快乐痛苦的体验出尺度。等他们经历同样的痛苦的时候,他们不会感到触手无策,他们会从容相对。
悲悯情怀是一种能让孩子内心多一些留恋与不舍的情素,让他们知道有更多的人需要尊重与爱,包括逝去的亲人,而不只是自己一个人需要被爱呵护。
对于孩子来说,悲情教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孩子需要悲悯之心,好生之德,需要学会同情,学会安慰,学会疼痛,懂得什么叫失去,懂得什么叫挽留。而丧礼是给孩子悲情教育的最好机会。
前一篇:做草根其实比做名人快乐
后一篇:富商是追星族最强大的“情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