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N种征婚方式演绎

(2007-02-15 11:16:44)
分类: 未艾娱乐
“如果阿云还在我身边,今天我就送她玫瑰花,一起到西餐厅吃饭……”2月14情人节下午,自言曾因年少气盛错过多段良缘的29岁陕西籍青年李春山手持“丘比特神箭”,身负大颗“红心”,在天河岗顶一带游街求爱。路人多赞其勇气可嘉,但一下午尚无人前来应征。据说,李春山多次错过真爱,令他很悔恨,决定做此行动,以求打动有心人。因为这件事,我想到中国的征婚方式。
 
如果从征婚方式上对李春山的举动作出界定,这个应该是“马路求爱”。马路求爱是过去比较大胆的一些男青年的前卫举动,他们看好了某个心目中的异性,但没有机会接近她,就候在她经常出入的地方,找借口认识她,并趁机表达爱慕之情。
 
其实,征婚方式在中国,可谓已经是千奇百怪,什么招法都有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是传统媒体征婚的黄金期,林林总总的期刊特别是生活类、青年类期刊,都辟有“征婚”专版,征婚人写好征婚函加盖一个公章以证明其真实性,交一定的手续费给杂志社,就可以等着“鸿雁传书”了。
 
到九十年代,就有了电视媒体的介入,这个效果也是不错的,只是征婚人还不敢露脸,直到今天,很多时尚男女就走进了演播大厅,搞起了姻缘“速配”。据说,成功率不是很高,但心怀浪漫的小青年,还是比较倾向于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即便“速配”不成,至少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形象与魅力,赢得更多异性目光。说不定,人还没到家,就有更优秀的异性追了上来。
 
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婚姻介绍所也是遍地开花,无数大龄男女加入进去,寻找各自的伴侣。只是,这种方式,给了很多心术不正的婚介所与骗子以机会,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骗取钱物。“婚托”现象就是证明。
 
现如今,新网络时代的到来,又给征婚者以新的表达方式,如网恋、网婚,通过QQ聊天,电子平台等载体,还是有人如愿以偿。只是,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与后果,让很多人始料不及,虚拟的爱情空间,醒来是一场梦。这样的征婚方式,有更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但由于信息时代人群交往过疏,依赖于网络的概率更高,通过网络联系方式会长期沿存下去,矛盾和困扰也会越来越突出。
 
如果说以上征婚方式还不能满足个别人做出选项,那他就会选择大胆而出位的方式,比如“裸奔征婚”,这样是比较极端的例子,相思病害多了,成了疯子,有如此举动也不足为怪了。
 
有一位母亲,为了给自己心爱的女儿找到一个可靠的男朋友,她亲自上街向看上去比较优秀的男青年分发名片。名片上印着她的联系电话与女儿的个人条件与征婚要求。这个算是“名片征婚”了。这位母亲的举动,倒是很让人感动,它的背后写着两个字:母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