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艾娱乐 |
易中天先生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他为何离开当时工作的武汉,易先生说不喜欢武汉的环境,说武汉实在"不适合居住".这话可能让身在武汉并声称武汉将建成"国际大都市,最适合居住的城市"的领导,学者,专家,心里不是很舒坦,毕竟,易先生给武汉做了一回至少不是很正面的"广告".
这几天,尽管早过立秋,但高温仍席卷着武汉的每一个角落,高达38度的温度灼烤着武汉人,让很多"耐温将军"叫苦不迭.说住在武汉很痛苦,没有人不会赞成,冬天奇冷,夏天奇热,秋天了,还让你不安宁."火炉"一说名副其实.但没办法,自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使然,谁都奈何不得.易先生离开武汉大学选择厦门大学,离开江河地带,陶醉于海涛声,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易先生有他的优势,有他的资本,像我等小市民,弄一份工作都不容易,哪有条件移居他乡,那样的成本是我这个吃小工资饭的人不敢奢望的.尽管自然迁徙与流动在有限的条件下,已经不是障碍,但我还是只有望海兴叹的份儿.再说易先生,如果他当初不去厦门,仍留武大任教,会不会想到"品三国"呢?也许武汉的地脉与气脉不够吧,所以说,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我说的是自然环境,不是"人才"环境.人才环境不是我想说的话题.
我在想,易先生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心理环境,去进行一些能引起大众关注的文学课题研究的.假设易先生面对酷暑,面对严寒,成天忙着应付鬼天气,哪有心情与精力去"品"三国,怕是书都要上火或冻僵的了.
就想,我们身在武汉,我们所处的有些"恶劣"的自然环境,有没有可以被改变的一天?我们的领导,学者,专家有没有奇招让武汉变得"最适合居住"?作为武汉人,虽然不怎么讨厌武汉,但也说不上怎么喜欢武汉,这样的心态,对大武汉而言,着实是一件没什么面子的事情.
前一篇:我来做评委
后一篇:你怎么不给她做个"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