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全文解说第五十九章:治国第三年——早一些
(2018-06-20 06:09:32)
标签:
成长道德经老子人生 |
分类: 老子全文解说 |
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五十九章:治国第三年——早一些
顺利完成“慢一些”方略的治国者,现在应该对如何使得自己的行为符合慢一些的标准比较熟练了。但治国之复杂,还需要我们把握更多的规律,使用更多的手法。
总体来讲,治国无非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所谓“斗”不过是要让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更加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用“斗”字显得我们过于强悍,毕竟面对天地,我们是客(见《道篇》第十五章)。因此,将上述三斗称作“治人事天”更加贴切。既然治国可以归纳为“治人事天”,我们就看看对于“治人事天”有没有什么总的原则。经过前面多个章节的讨论,我们知道万物万事都是需要道推动才得以发展的。因此、无论是“治人”还是“事天”都需要道。这就像家庭消费,无论是买吃穿用品、还是娱乐游玩,都离不开花钱。家庭消费有什么总原则吗?当然有,那就是花的钱要少于自己有的,最好是远远少于自己有的。家里有存款十万,工资五千,买几元、几十元的东西就是安全,一次花费几百就显得有些多,要是一次消费几千、几万,家庭财政就危险了。这种收入的家庭可以买几万、几十万的东西吗?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攒钱,甚至要攒很久。如果让我们给这样的家庭以财务方面的建议,我们该这样说呢?有几条是非常明显的,首先是要减少消费,要吝啬一些。其次在吝啬的基础上注意储蓄。不仅如此,第三点,也是异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心里准备,如果要有大的消费,储蓄的时段会很长。如果我们从消费的那一刻回头看,储蓄一定要开始得非常早才行。由于道与钱有着极其类似的流体特征,有关家庭消费的这三点建议完全可以被治国者运用到应对“治人事天”的工作中。
一个管理国家的人,肯定有许多事情可以做。然而,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付出道的,也就是付出国家、社会所拥有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归结为人力、物力、财力,我们将其统称为“国力”。尽管国家的管理者掌握了这些国力,也并不是可以随便用的。孔子就说:“使民以时”,就是说使用人力需要看时机,合适才行。既然治国者不能随意使用国家、社会中的道,那么就一定会有使用的规则,也就是怎样使用效果才好的规则。于是,上述家庭消费中的三点建议就可以拿来借鉴。首先是“啬”,就说使用国力要吝啬一些,不能任意挥霍。比如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像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这些工程会动用大量的人、财、物,但是由于这些工程可以惠及未来,因此,为了这样的工程耗费人、财、物是值得的,这样的使用并不算挥霍。但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也有那种调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并不是投入到惠及民生的工程中,而是搞轰轰烈烈的运动,这样的使用社会的道就算是挥霍,就违反了“啬”的本意。
怎样做才叫“啬”呢?是不是减少建设,减少使用国力?显然不是。就如同《穷爸爸,富爸爸》里关于健康财务系统的理财规则:不是不买奢侈品,而是晚买。不要手里有一万,就去买一万的奢侈品,而是等到自己有了一百万,再去买那个一万的奢侈品。将这样的规则反过来说就是这样:对于做一件事、开始一项建设,要早做准备。这就如同买那个一万的奢侈品,需要从很早就积攒、做准备,以攒到一百万为购买这个奢侈品的前提条件。因此,一个治国者,如果他想开始一项国家范围的建设,就需要从很早就做准备,从很早就开始积攒人力、物力,直到这个国家有足够富裕的能力时再开始这项工程。比如三峡工程,50年代就开始准备,90年代才启动,显然90年代做这项工程要必50年代做容易得多,这就是早做准备的意思。我们可以将这样的治国策略称为:早一些。
《穷爸爸,富爸爸》说的是推迟购买奢侈品,那是从购买的角度来看的。然而,既然是推迟,就是现在不买。那现在能做什么呢?现在能做的是注重积攒,直到自己手里的前是那件奢侈品的100倍时,购买这件奢侈品就不会影响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对于治国者而言也是一样,眼下应该对未来多年的建设有个大致规划,将那些想做的、同时又不是急需的工程规划出来,并注重与积攒国家、社会的道。所谓国家、社会的道则主要体现为人力、物力和财力。直到将这些“力”积攒到建设所需的百倍左右,再开始这些非急需工程的建设。比如和平时期的航母制造、深空探索等等。这些工程会惠及国家未来的发展,但又不是现在马上就需要的,对待这样的建设,一定要本着不伤及国家、社会元气的原则。这种着眼未来,对国家、社会的道进行积攒的行为叫做:积德。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早一些”治国原则的三个步骤:首先是在使用国力时要节省,不将国力用于那些非急需项目的建设中去;第二,非急需项目不是不做,而是推迟做,眼下需要早做准备和规划;第三,就是注重对国家、社会的道进行积累,直到将这个国家的道积攒到那个建设所需的百倍左右才开始。有了这样的规则,如果我们能够遵照执行,一直注重于国力的蓄积,也就是积德,那么摆在治国者面前的就不再有困难了。由于有足够的道储备,于是,任何困难都可以被攻克。对于困难的攻克反过来有助于国家、社会信心的提升、经验的积攒,可见,克服困难并不是单纯消耗道的,反而会随着困难的克服而产生出更多的道。可见,从积德开始,到项目的建设、困难的克服,不仅道没有少,反而有增加。这样一来,这个国家、社会的德就会一直增加。一直增加的德可以一直增加所能做得事,没有极限。这就是: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一个国家的这种可以一直做事、没有极限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当这个国家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才会认为这个国家是稳定的。只有当这个国家是稳定的,这个国家才会被认为是存在的。可见,国家不仅有空间的领域,即国境线范围之内,还有时间领域,即稳定发展的时段。当这种稳定发展可以不停繁衍下去的时候,可持续的稳定发展就变成了长久的稳定发展。这就是: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综合以上讨论,通过“早一些”的治国策略(节省国力;早做规划和重视蓄积国力);使得国家可以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克服所有的困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仅不会减少国力,反而因由经验、信心的积累而增加了国力;这样一来,随着做事越多,国力会不停地增加,这样的发展才可持续;只有具备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才是真实存在的;如果国家的这种真实存在可以一代一代繁衍下去的化,这个国家才是长久的存在。因此可以说:只有这样,国家才是根深蒂固的永久存在。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