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成长的启示
《老子》全文解说
第二十七章:可以做到最好
走进黄金十年的人切忌轻率和躁动,这是上一章的论题。知道了不该这样做,下面就需要知道该怎样做,应该拥有什么特质。这是一个充满可能的年代,身体正处在血气方刚的时段,人文系统也已经全面成熟。由最佳软、硬件组成的人有着无尽的潜能。这个年龄的人所欠缺的是不知道自己做事能做到多好,不知道周围的环境是多么有利于自己。
身处这个年龄的人如果想知道自己做事能做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在了解各种事情做到极致是个什么样子。现代通信、娱乐手段使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容易地接触到各种极致能力的展现。无论是奥运会上各个项目的冠军风采,还是晚会上炫目的魔术表演,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事情在人的手中能做成什么样子。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需要描述一下某些事情做到极致时会展现什么样的状态。
最极致的行动让人看不到任何痕迹,就如同魔术师的表演,你明明知道变出来的东西是从他的身上拿出来的,但由于他的动作纯熟,观众根本看不到他动作的轨迹。和行为一样,最为极致的言论也是看不到痕迹的,而言论的痕迹是逻辑的漏洞。最为高妙的言论不会自相矛盾,没有逻辑漏洞。如果一个人算数算到极致,他就不需要辅助工具。例如电视里时常会展现一些心算能手,他们不需要计算器、算盘等任何算数工具,却能在瞬间算出很大数字的乘除法。如果你想锁住东西,就需要找那些能够锁门的东西。将锁住东西这件事做到极致的人,能够让你找不到开关在哪里,从而无法打开他所关闭的门。近年来,国家打开了一些昔日帝王的陵墓,从墓道的设计到墓门的关闭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将锁住东西做到极致是个什么水平。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善于打绳结的人,他们可以将绳结打得找不到绳头,使得他们打的结无法被解开。
以上列举了几种将事情做到极致状况,其共同特点是,做到极致的事情像球形一样完美,找不到它运行的轨迹,找不到破解它的渠道和方法。可以将事情做成极致的美,正是人生黄金年龄段的人所拥有的能力。或许一个正处于此年龄段的人还不能做到这种水平,那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学、用心去做,而不是能力所限做不到。宇宙万物,乃至每一个的人生都是道在推动发展的。道在推动人生成长、事物发展的问题上不基于这个人做事是否能做好,也不基于哪个事物是否表现得出色。也就是说,那些做事水平很差的人,也是道在推动其成长和发展。因此,这样的人也有能力将事情做好。眼下没有做好是因为他没有掌握好的方法,或是没有用心,但是能将事情做到极致完美是每一个人都具备的能力。了解道的人,也就是圣人知道这其中的关联,因此他们最善于发现人才。在他们眼里没有无用之人,他们最懂得如何人尽其才。同样,他们也最善于发现万物的妙用,在他们眼里没有无用的东西,他们最善长如何让物尽其用。能够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有这样能力的人对人和物都有着清晰的了解。而他们的了解还不仅仅局限于对人和对物,他们还能发现何种人与物的组合能够发挥出1+1>2的效果。这样的能力由于不是简单的了解某种事物而不是简单的“明”,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增强组合效应的就叫做“袭明”。不仅如此,“明”还代表着生命之光,它是人生之初由道赋予的,可以用来照亮前行的方向。而就在这一刻,已经具备了可以将事情做到最好的人们,正是需要将自己的技能用到正确方向的时候。因此,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有可能、也正需要找回生命之初的那盏明灯,也有人把这叫做“不忘初心”。在下一章我们会看到,获得了生命之初信息的人们已经开始向道回归了。
如果我们按照做事的水平对人进行分类就会发现,做事水平高的人、善于做事的人,就是那些做事水平差一些的人、不太善于做事的人的老师。而善于做事的人又是从那些不善于做事的人通过学习、实践成长而来的。可见那些不善于做事的人是人才资源库,善于做事的人总是从那个资源库里通过学习走出来的。这就如同现在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差别,发达地区总会成为欠发达地区的老师,而欠发达地区又是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是可以成为发达地区的资源。现在,身处人生黄金时段的人应该了解这其中的奥妙,将自己潜在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尽可能多地发挥出来。了解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妙用,尊敬那些做事水平高的人,因为他们会是自己的老师;爱护那些做事水平尚有欠缺的人,因为他们是可开发的资源。如果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可以学习的师长,不爱护可开发的资源,这样的人尽管有些聪明,也是小聪明,在大事情上他是迷惑的。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师”与“资”的关系,对于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人生成长的奥妙所在,我们将其简称为“要妙”。
总体来讲,一个人在他一生中的黄金时段有着将事情做到极致的能力。了解自身的潜能,了解周围环境对自己的意义,可以使得这个年龄段的人更好地把握自身发展的良好时机。现在我们就将前面讲的,在这个年龄需要具备的“袭明”和“要妙”记录如下: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欢迎继续阅读:第二十八章 守住前行的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