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饮醉红尘——建兰佳品贵妃醉酒

(2012-08-14 13:49:31)
标签:

杂谈

分类: 花气薰人
独饮醉红尘——建兰佳品贵妃醉酒

门派:色花

品级:上中品

地位:红舌佳品。

别名:醉杨妃

历史:不详

叶材:叶姿半垂,株型优美。单株有叶2-4枚,叶片长20-32cm,宽1.0-1.3cm。叶色油亮黄绿。

花貌:外三瓣淡绿,捧瓣淡红,唇瓣鲜红。花色对比度绝佳。

点评:此花花如其名。初开两捧瓣尚未打开,至盛花期时始为显著,两捧泛出淡曙红色泽,宛如美人微醺之双颊,中间红唇耀目,叹为奇观。

 

 

芳庭秋夜静,

独饮醉红尘。

举袂邀冰魄,

应怜寂梦人。

 

 

严格说来,“贵妃醉酒”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红素”,其花舌并非纯色,唇瓣中间尚有一脉若有如无、挥之不去的底线,因而还是归于“色花”派系更为合适。然而这并不能影响此花之格调和精彩。

她的妙绝之处恰在于其美妙中宫。首先是捧瓣,浅绿中透出淡淡曙红,直穿正反两面,一看便知美人微醉矣。然后是花舌,若纯红一片,却嫌呆板凝滞了,她恰如其分地保留了一条浅色底线,这便仿佛透出一丝活气,与微醺的双颊绝妙地呼应。因为双颊、唇舌都保留一点点,才使其彰显醉妃本色,而不似那关东大汉,酗酒狂饮,满面涨红。

此花恰似诗人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所誉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赏鉴兰花,其实是个格外精致的活儿,很多时候乍一看去,甲乙丙丁都差不多,仔细观瞧,察其神韵,始知不同。所不同的也许仅仅是那么一丁点儿,就是这一丁点儿左右了一朵花的大局。

中国人最讲求中庸之道,《论语》中,子贡向他的老师孔子问道:

 

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这人比较高调,聪明又有执行力,这种人在现代社会特别容易“出风头”,换句话说就是容易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他就敢于问别人不好意思问的事情,子张和子夏都是他的师兄弟,他却直截了当问他的老师这两位谁更有出息。古人最重德行,特别在儒门眼中,道德上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所以子贡的说辞是这两个人谁更“贤”?孔子说子张太过了,子夏达不到。子贡追问:这么说子张贤啊!老师依旧那么淡定:“‘太过’和‘不及’都一样。”

朱熹解《中庸》说:“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对世俗中的我们来讲,就是要有分寸。分寸感很重要——这就是孔夫子和一株兰花告诉我们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