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作戏之“单刀会”

标签:
戏剧人物国画杂谈 |
分类: 纸上做戏 |
说传统人物,关二爷是绕不过去的,这真是难得的特殊文化现象。中国人的集体意识里,素来重文轻武。作为一员武将,或曰一介武夫,而能彪炳史册,乃至为王为神,享受世代香火、众人顶礼膜拜,关羽真是旷绝古今了。《三国》为做足关云长的光辉形象,尽其能事,以至有“单刀赴会”一场,渲染忠肝义胆,给二爷增添戏码。真真让我咂舌,我从前是不大瞧得起三国里的二爷的——骄矜、讲排场、自以为是、刚愎自用,最反感的是,一个耍大刀的人不好好刷刀,却有事没事捧本《春秋》来看,“好男儿”秀吗?
不过看京剧,单刀会,感觉竟然大不同。唱腔作势气氛下,红脸关公的威严与忠义,彻底跳脱出来了。戏剧原比小说“假”,但在这里,“假”的感觉压倒了“真”,两种虚构的艺术形式之间,其中“更加”虚假的那种艺术形式占了上风,反而显得比真实更加真实。因为虚构和夸张的太重,真实性被抽离得就越多,于是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则越大越辽阔,于是,知白计黑,观者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将艺术塑造的真实感圆满。
由此又想起了陈佩斯朱时茂当年的小品。参加万国运动会的清王朝所派的运动员,在国人朴素而原始的爱国精神鼓舞激励下,力追群雄,他口里念叨高呼的,也恰是三国里的二爷:“有朝一日,关老爷举起青龙偃月刀……”于是释怀了,于是深深感动,于是理解和认同——关二爷,不过是一个象征,就像民族需要英雄,百姓需要信仰,粉丝需要偶像。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没有偶像的年代。一切都被解构,被平视,被轻描淡写。这并不一定是很好的事,甚至也不一定算是社会的进步。蔑视权威、粉碎偶像、击垮圣坛,解构一切宏大叙事的结果,就是造就了一地鸡毛,培养了行尸走肉,形成精神的虚空。去偶像化所去掉的,并非偶像本身,而是我们纯真的灵魂、美丽的希望和可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