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文尔雅】舂锄

(2008-03-12 21:37:51)
标签:

文化

分类: 温文尔雅
白鹭小.jpg 

鹭,舂锄——《尔雅·释鸟》

 

 

花鸟、山水和人物分别单独成为中国画的三大画种体系,正印证了中国人的自然哲学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古人爱鸟,并无意识地将它们拟人化,比如同为涉禽的丹顶鹤和白鹭,前者被视为神仙,后者被看作农夫。所以丹顶鹤别名仙鹤,白鹭古称舂锄。

 

舂锄,是在譬喻白鹭啄食的动作和姿态,恰似农夫田间锄禾。近代学者饶宗颐赋诗谦称自己为“辛苦待舂锄”的农夫,大概是化用宋人黄庭坚的著名诗句: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俛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白鹭、仙鹤都是高雅美丽的大鸟,何以在文人的词典里,一个高高在上羽化成仙,一个默默无闻埋头耕种?事实上,对古人来说,神仙与农夫的身份地位并不存在着天壤之别。渔樵耕读,是隐逸的象征。隐者逸士,都是沾着仙气的。在某种程度上,隐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甚至还要高于神仙。书画理论中,常常把“逸品”凌驾于“神品”、“妙品”和“能品”之上,也是一个例证。

 

所以,把白鹭唤作舂锄,视为农夫,实在是一种褒赞。然而依我看,与其说白鹭是农夫,不如说更像是渔翁。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白鹭、桃花、鳜鱼、蓑翁、青山绿水,都是传统国画常见题材。这里,白鹭即是蓑翁,蓑翁亦即是白鹭。白鹭的流线体态,自得的眼神,尤其颈后飘逸斜出的几根蓑羽,使它看起来更似于天地间作逍遥游的渔翁。

 

放在中西文化对比的大视野中更深入挖掘一下,舂锄的命名,诠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绵长,是中国农业文明本质的体现。在英语中,西方人称鹤为crane(丹顶鹤red-crowned crane),crane意为“起重机”。显然,和中国人对白鹭“舂锄”的命名法则一样,这也是西方人根据鹤的动作体态酷似起重机而给出的称谓。如果我们忽略鹤与鹭在生物学上的分类界限,单单从形象上去观照,那么鹤和鹭都是一样的,它们都可以被视为一种脖颈纤长、扭动自如的,体态流畅身材高高的鸟。它们既似“舂锄”,也同样像“起重机”,前者来自农业文明,后者得自工业文明。

 

或许,工业文明和诗是格格不入的。在陶渊明、杜甫、王维、辛弃疾,甚至林风眠的笔下,舂锄的形象时时隐现,“漠漠水田飞白鹭”,那是千古文人心中挥不去的清梦和诗魂。然而,起重机,在歌德、里尔克、米沃什,或者达芬奇和毕加索们的笔下难以寻到踪影——

 

好沉的一个梦魇。

 

下面是作品局部:

白鹭小.jpg

 

白鹭小.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