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手记巴黎-3

标签:
杂谈 |
贝聿铭老爷子威武,全世界最伟大的几个华人了我觉得。
蓬皮杜艺术中心与想象中不同,就建在市中心,从雄伟的市政厅广场往一边看去是巴黎圣母院所在地西提岛,另外一边就是蓬皮杜。在一堆美轮美奂的建筑中间,赫然耸立着蓬皮杜这样一大坨垃圾集装箱,视觉冲击力还是很强的。
巴黎时间太久保存的太完好,这里对人的文化包围确实会形成一种压力,像我这样的旅客都还需要蓬皮杜这样的垃圾来喘个气,生于斯的就更可以想象了。在整个卢浮宫,被大家观赏时间最久合影最密集的未必是《蒙娜丽莎》,有可能是贝聿铭的金字塔。因为那是观众入口,排一小时的队就要看一小时的贝聿铭。现在全世界所有的办公大楼几乎都会用到贝聿铭在金字塔上使用的这种玻璃+钢索的设计,看着没有那么稀奇了,可在当时,你不得不佩服法国人的勇气,在自己古典主义的眼珠子上插当代的钉子,了不起。而且我揣测,这跟他们自己需要喘口气也有关系。
只有巴黎这样真正厚重的地方才会诞生当代艺术,因为只有在文化包围的情况下才需要突破、反叛、概念先行,蓬皮杜和卢浮宫的金字塔在巴黎是气口儿,放到中关村去就会成为它们本来的东西——破烂。就像整个北京现有的新建筑们一样,破烂。还自以为时尚。当代艺术、当代的很多艺术潮流其实有点儿失控,他们从巴黎这样的地方诞生,像复制病毒一样扩散到没文化的地方,“艺术”这个词被发明出来,并迅速成为一种催眠品,可以让人们打老远的跑到798去对着一堆破烂打哈欠,还说真棒。
自打有了传媒之后,近代创造了太多这样的神话,或者说谎言也可以。比如时尚界,以前没有艺术也没有时尚,只有画家和裁缝。自从传媒对人类有了真正的影响力,催眠效果强了以后,把谎言理论化产业化就变成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