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究竟在担心些什么
(2012-10-16 17:05:15)
标签:
钓鱼岛人文/历史用九杂谈 |
分类: 感受社会 |
据日本《朝日新闻》10月15日报道,日本国家战略担当相前原诚司12日在录制朝日电视台节目时,透露了石原慎太郎8月19日和日首相野田佳彦关于“购买”钓鱼岛进行会谈时的谈话内容。前原称,“石原曾说过与中国‘不惜一战’,这让首相感到震惊”。认为如果不实施“国有化”而是落到东京都手里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前原认为,石原慎太郎对华强硬的态度,是促使野田最终决定“国有化”的原因。
前原还强烈批评石原称:“东京都称‘保护钓鱼岛’,但其手中既没有海上保安厅,也没有自卫队,只是在那里空喊,这令政府很为难。”
我想,既然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不存在主权问题”,那么无论钓鱼岛是在栗原家族手中,还是落到东京都手里,抑或国有化,都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但前原却称,野田佳彦认为,如果不实施“国有化”而是落到东京都手里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
那么,野田究竟在担心些什么呢?
说到底,这就是煮熟的照鸭子嘴硬,前原在批评石原时称:“东京都称‘保护钓鱼岛’,但其手中既没有海上保安厅,也没有自卫队,只是在那里空喊,这令政府很为难。”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日本之所以实施国有化,其目的就是为了先稳住中国政府,因为在日本政府看来,国有化可以先作出维持现状的承诺,只要中方依然一如既往地发表一下外交抗议,之后是否加强钓鱼岛的防卫,则完全取决于日本政府。
这一点,从其他相关报道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据日本NHK电视台9月20日报道,日本首相野田佳彦19日晚在参加朝日电视台节目时表示,“中日之间本来就不存在领土主权问题,日方实施‘国有化’方针是为了对岛屿实施长期平稳且安定的管理。日方已就此通过多种渠道再三向中方进行沟通,但非常遗憾没有能够得到中方充分的理解。日方也曾预想会发生些许摩擦,但没有想到如此严重。”
10月11日,日本副首相冈田克也在日本东京首相官邸接受凤凰卫视独家专访时表示,为了不引发中日出现紧张局势,日本政府收购钓鱼岛是唯一选择。因为“东京都知事石原明确说,如果购岛,会修建设施、加强对岛的管理。日本政府认为,这会引发中日关系紧张,为平稳管理,由政府出面购岛,对日中关系更好,因此决定收购尖阁。”
冈田副首相同时表示,日本了解中国对钓鱼岛的关切,这是事实。但日本不会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问题。日本对钓鱼岛的方针是维持现状,而这需要中日合作,双方应当共同避免登岛、或其他意外事态发生。
也就是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从中不难看出,在日本方面看来,中国政府对于钓鱼岛主权的主张,仅限于外交层面,如果落到东京都手里,很多事情都不好掌控,没有任何回旋余地。所有这些担心,说白了都是基于主权争议。
或许以下的报道更能说明问题。
日本《产经新闻》与日本富士电视新闻网(FNN)10月6、7两日针对日全国1000位民众联合进行了一次舆论调查。据《产经新闻》8日报道称,围绕钓鱼岛“国有化”问题,在1000名参与调查的日本民众当中,有75.1%的人对该方针表示“赞成”,表示反对的仅占12.9%。在被问及“对于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日本政府是否应当采取更强硬的姿态”这一问题时,回答“应该”的人占79.5%。
富士电视新闻网(FNN)8日报道,调查显示,野田内阁的支持率比其进行第3次改组前仍下降1个百分点,仅为25.6%。《产经新闻》评论说,野田第3次改组后反而导致其支持率下降,这在日本近10年间“从未发生过”,共有超过7成的受访民众认为,“野田新内阁不值得期待”。
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是,国内在引述调查结果时,大多没有选用前一条。
因此,日本所谓不承认争议,就其内心而言,或许是担心中国政府态度过于强硬,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因为无论从历史,还是法理上,中国对钓鱼岛都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反过来要求日本承认争议,很可能被日本视为一种变相妥协,如上述舆论调查显示的那样,日本进而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也就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