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题记 . 从学篇(《脚印.情思》之一)“骄子”、“弃儿” A

(2017-04-02 03:31:3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读后感、观后感(Review)
转载恩师符利民(笔名:符号)先生的回忆录。
岁月匆匆,一步一个脚印,在老师的笔头凝结成了这珍贵的回忆录。
学生从中领略到老师做人、为文的气魄和品格,也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文学技巧,受益匪浅!

多谢老师在博客分享这部回忆录!

恭祝老师长寿、平安、快乐!

题记

 

一生有过四所母校:老家八合冲乡村小学;湖南攸县一中;湖南第一师范;华中师范学院——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哺育者、疼爱者、呵护者、见证者。

 

至今保持着同初中、中师母校不同形式的联系,而最刻骨铭心的,则是华师母校!

 

离开华师母校已五十八载,差两年就是一个“花甲”。从学——从教——从政——从文,脚印串串,或深或浅,或正或歪,或续或断,或淡或显,或曲或弯……

 

“奔八”的学子,如今在向她倾吐酝蓄了半个多世纪的情思……

 

 

从学篇(《脚印.情思》之一)“骄子”、“弃儿” A

 

1954年夏,当我从《长江日报》密密麻麻几个整版的发榜名单中,寻找到自己被录取的名字,是人生的一大狂喜;迎着武汉滔滔的洪水,我以不满十六岁的年龄,同湖南一师的学兄日后成为华中师大党委书记的戴绪恭、夫人何兆祥以及数学系黄碧如、物理系何健民教授等一道,乘火车,后再乘小火轮、再乘带篷卡车,来到武昌昙花林边的花园山——华中师院中文系所在地,开启了人生的新一页。

 

踌躇满志,激情满怀,俨然自己就是时代的宠儿、生活的骄子。尽管生活拮据,大学三年只回过一次家,四年里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无论寒暑,洗的全是盥洗室笼头下的“流水脸”。但整天却乐哈哈、“劲逮逮”。每月两元钱的助学金,除买牙膏、肥皂、学习用品外,还买了十多本一套的《胡适思想批判》。翻读丛书,未见到一篇胡适的完整的原文,却是火药味十足的口诛笔伐,读后直让人不明所以。南方的稻田被淹,食堂的髙音喇叭不停播放:“请南方的同学们克服困难吃馒头”——对于食欲旺盛、好吃新鲜的我等,可是正中下怀。全院的迎新晚会上,来自湖南一师的新生,自告奋勇地献上了一支舞蹈,令老生刮目相看;昙花林体育馆的二楼,中南女排正跟保加利亚国家女排激战,是平生第一次见到的国际赛事……  (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