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2016-04-19 09:16:18)
标签:

文化

十步芳草

十步芳草angela

普林斯顿大学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 • 20 •  文化与思考》

提示:认真阅读此文并仔细欣赏这里的照片,会发现中华文化在美国优雅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照片摄于美东时间2016年4月17日,风景照的作者为本人梁蓉,人物照的作者为我先生。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所有照片摄于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4月17日。除我本人的人物照外所有照片的作者为本人梁蓉。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 • 20 •文化与思考

时光如梭,我来美国一年多了。一年多以来,我坚持以系列随笔《我在他乡》记录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从不缺乏写作素材,那是因生活本身十分丰富多彩。不少读者认为我所写文章真实感人生动有趣,我将这份赞赏归功于生活本身生动有趣,我只是写出了真情实感而已。

在这里的生活中,我曾做客,也曾请客,了解和感受到在美国做客与请客的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与在中国很不一样。我觉得值得思考、分析并写进此系列随笔里。

如果留意读我的这段话,会发现我的措辞并非“美国人做客与请客的习俗与我们中国人的很不一样”。我没有说美国人的习俗,是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与民族,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同一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移民带着不同的文化印记在美国生活。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习俗不同,所以我不能笼统地说“美国习俗”。

民族的根本是血脉。我发现,美国人普遍认同血脉文化。很多移民已入美国籍,但血脉自我认知及文化自我认知依然是祖籍国的人,人们相互间也这样认可。例如,我先生及他的兄弟姊妹的国籍是美国,他们的祖籍是爱尔兰,他们的血脉自我认知与文化自我认知都是爱尔兰人。我曾多次亲耳听到并无双国籍只有美国国籍的人自称是英国人、西班牙人、德国人、波兰人,如此等等。

这些美国国籍的人为何自称自己是祖籍国的人呢?这不难理解。人拥有国籍,还拥有血脉祖国,有的人还拥有文化祖国。譬如19世纪初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他的国籍是英国,他的血脉祖国也是英国,他热爱希腊文化,崇尚希腊文明,他把希腊认作自己的文化祖国,曾积极参加并领导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他死后希腊按国葬礼遇全国哀悼三日。那么,英国人如何评价他?如何对待他?英国人认为他是叛国贼或英奸吗?英国人并未如此,他们没有这么狭隘,拜伦被英国及世界公认为英雄式的伟大诗人。究其原因,西方人对“爱国”的理解很人性化,很包容,他们不认为爱国籍国与爱祖籍国或爱文化祖国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我一直认为,也进一步在异国他乡亲身体会到,无论哪种国籍的人,无论哪个民族的人,无论哪种文化的人,爱国是人的共性,也是人的天性。或许有人会问:既然爱血脉祖国,干嘛移民呢?对这个问题并无标准答案,移民世世代代难以计数,各有其因,总之不是也不可能因为不爱。不明白或不理解这个道理的人是因并未真正了解“国家”一词的意涵。其实,“国家”是指国民、国土、文化。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个有名的提问。一是对孩子的提问:“你更喜欢爸爸还是妈妈?”一是对男人的提问:“媳妇和妈同时掉进水里你先救谁?”这两个提问与中华文化中的善良、诚实、正直、仁义、中庸都是背道而驰的。这两个提问是陷阱,提这样的问题的人往往不怀好意。孩子在这样的逼问下往往连撒谎都救不了自己,因提问者不许孩子回答“一样喜欢”,一定要孩子从爸爸、妈妈中选出一位,于是,孩子不是得罪爸爸便是得罪妈妈。男人在这样的逼问下连伪善都不能同时满足媳妇和妈,因为事实上真难以同时救两个落水者。有些人的思维僵化了,总是在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漩涡里挣扎,拒绝包容、接纳、融合。

美国的原住民有自己的文化,带着自己民族、祖籍国文化印记的移民来到美国后既保留传承自己民族、祖籍国的文化,同时也尊重、吸纳其他民族及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是生存之道,也是文化自身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必然过程。比如,同为美国人,爱尔兰祖籍的人主要遵循爱尔兰人的习俗生活,中国祖籍的人主要遵循中国人的习俗生活,西班牙祖籍的人主要遵循西班牙人的习俗生活,而犹太人则严格遵循犹太人的习俗生活。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中国人无论在哪里生活,都是重礼重义重情的,既传承自己的习俗,也倡导入乡随俗,中国人明白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这体现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也体现出中华文化的通融宽厚与博大精深。

美国是个大移民国,广纳世界各国、各血脉、各信仰的人,就像一个大熔炉,兼收并蓄,生成并发展出有以下特征的主流文化:崇尚自由、民主、独立、平等、博爱;包容保护个性,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容侵犯;推崇公平竞争、冒险、创新;有法必依,讲究规则,遵守契约;激励个人成功的同时也倡导社会贡献。

现在回过头来谈习俗。习俗是什么?习俗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某地长期形成的习惯、风俗及礼仪。

 

那么,具体到在美国做客与请客,怎样做才合适呢?

下面我就做客和请客两方面展开谈谈。

 

一、做客

不请不访:不被邀请千万不要上门打扰任何人,这非常不礼貌,即使是亲戚、朋友间也不应不请自来。

回复邀请:接到邀请一定要回复这些内容——已收到邀请、表态是否会去做客。若去不了或不愿去应解释原因。若邀请方提到了需要客人分享食物或饮品,最好问问自己打算带去的东西是否合适,这一点很重要,因食物涉及宗教信仰,断不可大意。惊喜固然好,但惊喜只宜在熟人间创造。

按时到访:这是基本礼节,不宜过早也不宜过晚,以免搅乱主人的安排。

如何送礼:一般节日去别人家做客无需送礼。不要自作主张违背习俗送礼,因那会让其他人难堪。空手去也不好,买一束鲜花或一钵盆栽会令主人开心,若主人家不拒绝饮酒,也可带一瓶香槟或红酒。圣诞节是个必须送礼的节日,但确切地说不叫送礼而叫“交换礼物”。去别人家过圣诞节必须按照主人、客人的人数带礼物,漏掉谁的都是大忌。礼物无需太贵重,太贵重了反而令接受者有心理负担,有心有趣便好。圣诞礼物最好用彩纸包起来,事先不要告诉接受者礼物是什么,因交换礼物图的是惊喜。将带去的圣诞节礼物放在圣诞树周围的地板上,而不宜一去就逐一送出,也不宜随便放在什么地方。圣诞晚餐后由主人主持交换礼物。得到礼物时应表示感谢,并立刻打开包装取出礼物欣赏,进一步表示感谢与喜欢(若不喜欢也不得无礼),对于衣服、首饰之类的礼物,当场穿戴起来是对送礼者最大的感谢,会让送礼者非常开心。婚礼礼物通常在新娘、新郎给出的礼品清单中选购,一般是在新娘、新郎指定的网站付款,网站直接邮寄给新娘、新郎。若想送现金,不要包在红纸包里,要买一张贺卡,把钱夹在贺卡里,在贺卡上写上祝福语、姓名,去了婚礼现场也不要给到新娘、新郎或其他人的手中,要在婚宴场地放到指定的台子上。

衣着礼仪:亲朋好友间一般的交往无需穿礼服,怎么舒服怎么穿,干净整洁便好。参加婚礼一定要穿礼服,穿休闲装是不尊重婚礼的行为。女性宜穿礼服、高跟鞋并化妆;男性宜西装革履,戴领带或领结。婚礼不忌讳任何颜色的服饰,包括纯黑及纯白服饰。黑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意涵既非喜也非哀,它代表着庄重、高雅;白色则象征着纯洁、美好,西方的新娘礼服大多是纯白的。西方文化中黑色及白色的意涵与中华文化中黑色及白色的意涵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纯黑、纯白是哀的情感符号,穿着一身黑或一身白参加中国人的婚礼是大忌,也是非常严重的无礼行为,而中国新娘的礼服一定要是大红色的。不过现代中国人的婚礼不避讳纯黑与纯白了,文化是不断地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互融合的。

谁来买单:在美国做客不等于邀请方买单,这与我们中国人的习俗很不一样。在我们中国人之间谁请吃饭就是谁做东,做东的人自然而然会买单。但在美国不一样。谁发出邀请谁只是发起人,即为组织者,这人不见得会买单。通常的做法是服务员把总的账单拿来,还会问谁买单,有时是各人按照自己的消费额付款,也有把总额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做法。若发起人为其他人买了单,那么礼貌的做法是当场表示下次自己会买单。争着买单不代表大方,反而会被觉得奇怪。这样做大家彼此之间没有心理和经济负担,也就少了攀比和矛盾。在美国男女约会各买各的单也属正常。大家在一起吃饭为的是共享时光,这才是关键。

真诚致谢:不管是在别人家里做客还是在餐馆做客,不管是谁买单,离开时一定要对主人或发起人致谢。在相互分享食物的聚会中除了向主人致谢,还应向其他客人致谢。

 

二、请客

发出邀请:一般的交往活动可当面邀请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电话、Facebook等社交媒体邀请。若是婚礼之类的非常正式的活动,应通过邮寄请柬邀请客人。邀请时首先了解对方的饮食禁忌、喜好,给予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信息。无论对方是否接受邀请对回复都要表示感谢,对不能赴约的人表示理解。很多美国人在别人家做客时带着自己的宠物,若不想客人带宠物来,可大大方方地在邀请时说清楚,别人不会见怪,美国人特别注重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

准备食物:依照客人的喜好准备食物,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清楚客人的饮食禁忌,这涉及宗教信仰与礼节。比如,客人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教的人的话就不应提供猪肉食物。再比如,客人中有素食主义者的话就不应全部准备肉食,应准备足够的素食。倘若做得不周到不仅是不礼貌,甚至是冒犯,且有明知故犯的嫌疑,不仅不能加深彼此的感情,还必然会伤害甚至毁灭彼此的感情。待客无需满桌子菜,饮食不与宗教及礼节相悖,份量足够,照顾到客人的习俗即好。

换鞋习俗: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为客人准备拖鞋不是必须的,因很多人没有进门换鞋的习俗,他们不认为在外面穿过的鞋不卫生,也不在乎客人穿着高跟鞋在木地板上走来走去。但虽如此,我第一次去他人的家时还是会询问是否应换鞋,至目前为止得到的答复全都是“不需要”,我也就客随主便,从未在他人家里做客时换鞋。但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进门换鞋的习俗在世界上广为人知,所以有进门换鞋习俗的人礼貌地请客人换拖鞋不会造成客人误解或生气。

招待客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餐馆请客,都不应劝酒,更不应灌酒,也不宜为客人夹菜,哪怕是用公筷。道理很简单,你怎知他人想吃什么、吃多少?你若给他人夹了菜,那人不喜欢吃或吃不下,那人会有思想压力。吃吧?不喜欢;不吃吧?怕夹菜的人不高兴。或许我们中国人认为不劝酒,不夹菜会显得不热情,其实关键要看客人是哪儿的人。劝酒、夹菜是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习俗,不应强加于没有这种饮食文化习俗的人。主人与客人都应尊重彼此的习俗。若客人说吃饱了,不要为了表示热情劝客人继续吃。我所接触过的美国人大都直爽,对于食物,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直接说“谢谢,我不想要”,他们不会勉强自己吃下不喜欢的东西。他们认为应直接表达喜好,是因为如果为了主人的面子撒谎,主人有可能下次还提供同样的食物。在餐厅请客时,由客人自己点菜,不要为了表现热情大方强行为客人点贵的菜,贵不等于好,也不等于客人喜欢。正餐结束后要礼貌地询问是否需要甜点,客人表示吃饱了不想再用甜点,主人应尊重客人的意愿,不宜强行为客人点甜点,否则甜点上桌后客人不想吃又觉浪费,会弄得主、客双方都尴尬难受。

送客致谢:客人离开时在门口送客,谢谢客人光临。若客人带了食物或礼物来,还应对他们分享的食物及送的礼物表示感谢。

以上讲的是做客和请客的大的原则,符合多种文化。总之,在美国这个大融合的国家,无论做客还是请客,真诚、尊重是前提。自己的文化应坚持传承,但若没有对其他文化的尊重、包容和吸纳,就不能使自己的文化被其他文化所尊重,包容,吸纳。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习俗,在异国他乡的我所需学习了解的颇多,且永无止境,包括做客和请客习俗的细节。

 

我在美国的一次请客吃饭的经历:

美东时间2016417日,我在美国Princeton 普林斯顿 市)的一家餐馆请妯娌及她先生(我先生的弟弟)吃饭,庆祝妯娌的生日。她的生日并非这天,她生日那天没时间赴约,417日这天是星期天,我们得以相聚。她是犹太人,我事先已问过她的饮食禁忌。

由我做东,我送给她一条玛瑙项链作为生日礼物。我们选了室外的餐桌,在春日温暖明媚的阳光下边吃边聊。

与我们中国人由寿星做东,客人送生日礼物的习俗不一样,这餐饭由我做东。

午餐结束的时候,我妯娌的丈夫想为他的那份花费买单,我妯娌也认为应该这样。他们的理由是:我今天请客是为了庆祝我妯娌的生日,并非庆祝她丈夫的生日,所以我不该为她丈夫买单。我十分诧异,他们竟有这样的想法。

我对我先生的弟弟说:“不不,这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习俗,这样对你很不礼貌。你们俩都是我的客人,因为今天我买单,所以连他(指我先生)都是我的客人,我请客就应该由我买单。”

他听了后开心地一笑,幽默地说:“好吧。我很喜欢这样的习俗!”表示尊重中国人的习俗,但执意要负担小费这部分。

我问我先生:“这合适吗?”

我先生回答:“有些人这么做,没什么不妥。”

于是,我欣然同意了,让我先生的弟弟展示他的绅士风度。他很高兴。倘若我拒绝他的好意的话不仅不礼貌,还会显得不领情。

午餐后,我们一行四人去了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校园散步。

普林斯顿大学就在这家餐厅不远处,妯娌说从餐馆至普林斯顿大学步行只需约10分钟。

这所大学像美国的其他大学一样无围墙,无大门,四通八达,任何人都可随时在校园里游览。

我环顾校园,跟我先生说:“我想拍一张普林斯顿大学校牌的照片。”

我先生说:“普林斯顿大学没有校门,也没有挂校牌。”

这与我们中国的学校(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很不一样,无校门我理解,中国的一些大学也无围墙,但总归有一个大门(收发室),普林斯顿大学连一个校牌都未挂我感到有点难以置信。

我先生接着说:“这所大学世界闻名,谁都知道,用不着挂牌子。”我想,可能是这个原因吧,这所大学可真够牛的!

普林斯顿市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生革命的城市,它举世闻名不仅因此,还因普林斯敦大学,也因爱因斯坦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生活。

普林斯顿大学是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属于美国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建于1746年,原名为“新泽西学院”,1756年迁至普林斯顿市,于1896年正式更名为“普林斯顿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长,校园里历史性建筑随处可见。葱葱的绿树与娇艳的鲜花陪伴着古老典雅的建筑(教学楼、图书馆、办公楼等),安静、干净、美观、温馨。有人在画画,有人在晒太阳,有学生,也有游客。

走着走着,一个大喷泉池出现在眼前。一下子将我的视线吸引过去的是喷泉池边的十二个青铜的十二生肖雕塑。这是美国的大学校园,这里居然有中华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的雕塑?!我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看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符号!中华文化在美国优雅地展示着其独特的魅力。我一下子兴奋起来,走近十二生肖雕塑逐一细看,越看越为我们的中华文化骄傲,越看越钦佩普林斯顿大学博通天下尊敬文化的人文精神。

喷泉池中央是一座大型西式雕塑,这西式雕塑与中式十二生肖雕塑中西结合相得成趣,和谐,优雅,美丽。据说到这所大学来游览的人大多会来看看这十二生肖雕塑,看看这个喷泉,也看看喷泉中央的这座西式雕塑。

我很高兴我妯娌选了在普林斯顿市过生日,也感谢她提出去普林斯顿大学走走看看。

这个寻常的日子、这顿普通的家人聚餐、这次简单的散步所包含的意义、给我带来的领悟却是非常不寻常的。

文化真的是不分国界的存在,是在世界各地流动着的有生命的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不是书本告诉我的,而是我亲眼看到的。

 

 

作者:梁蓉

笔名:十步芳草

英文名:Angela

美国东部时间:2016418

美东时间2021811日修改

 

 

 

 

美国东部时间2016年4月17日我在美国Princeton( 普林斯顿)一家餐厅

请妯娌和她先生(我先生的弟弟)吃饭,庆祝妯娌的生日。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以下照片摄于世界著名的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
 
提示:仔细欣赏这里的照片,会发现中华文化在美国优雅地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为什么呢?
一张张看下去会找到答案的。

午餐后,
我、我先生、我妯娌、我先生的弟弟我们一行四人去了普林斯顿大学校园散步。
普林斯顿大学就在这家餐厅不远处,步行大约10分钟就到了。
这所大学没有围墙,四通八达,任何人可以随时进到校园里游览。
 



Princeton 普林斯顿举世闻名不仅因为普林斯敦大学
更因为爱因斯坦曾在这个城市居住
 
Princeton 普林斯顿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生革命的城市

 

 


这里是美国的大学,我却在这里看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
这是为什么呢?
注意看以下这组照片,会找到答案的。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所大学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长。
 
普林斯顿大学到处可见历史性建筑。
我没有看到新建筑。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无论在哪里,
我对购物中心的兴趣都不大,自然景观和历史性建筑一直是我钟爱的。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我之所以对购物中心没什么兴趣,而挚爱自然景观和历史性建筑呢?
 
因为自然景观是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美,我非常热爱。
历史性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美,我也非常热爱。
 
对于自然景观和历史性建筑,我不仅热爱,还总是想从中学到知识,获取精神营养。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历史性建筑是人类文明史的无声的颂歌和无字的书本,精神营养丰富。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校园安静、干净、美观,还充满人文色彩。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我朝这幢古老、精美的大楼走去。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对于大自然和人类文明史我热爱并景仰,
我的热爱和景仰与地域无关。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左起:我妯娌、我。
她的生日并非今天,因为她生日那天没时间赴约,她选了今天让我为她庆祝生日。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左起:我妯娌、我。
我的这位妯娌是四个儿子的母亲。
 
她很能干、勤劳、热情、善良,对我很好。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所大学的每一栋建筑都很精美。
看墙壁上的雕像是不是栩栩如生?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天是星期天,校园内好安静呀!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栋楼显得很古朴。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五彩缤纷的郁金香正在盛开。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校园的任何一角拍出来都是一幅美丽的画。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左起:我妯娌、我。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左起:我妯娌、我。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很多人在这个区域画画、晒太阳。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今天的太阳很好,校园里到处阳光灿烂。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我很高兴我妯娌选了这个城市过生日。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在这所举世闻名的大学里走走,看看,心情真好!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座建筑面对的是一个喷泉。
这是建筑的背面。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一些小孩在喷泉水池里嬉戏。
注意看照片右边那一顺溜的雕塑哦!!!

十二个雕塑是什么呢???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是喷泉的正面。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这十二个雕塑是青铜的十二生肖。

这里居然有中华文化中的十二生肖的雕塑!
真是不可思议呀!!!

不过,想到
文化是不分国界的存在
在世界各地流动着的有生命的,人类共同精神财富
我也就明白了。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喷泉中央的雕塑是西方美学观的雕塑。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到这所大学来游览的人大都会来看看这个十二生肖,看看这个喷泉,看看喷泉中央的那座雕塑。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遗憾的是,我先生为我拍的这些照片没有把十二个雕塑全都涵盖进来呀!

不怪他,角度确实不好掌握。

还好我拍的那几张照片基本上把十二生肖的雕塑都涵盖进来了。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20文化与思考》
我属虎。
我先生让我坐在虎的雕塑旁为我拍了张照片留念。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大约1/2的校园,所以这些照片不能全面展示这所了不起的大学,
等以后有时间了重访普林斯顿大学,多拍一些照片吧。




对我妯娌再说一次:

生日快乐!



附:360百科

普林斯顿大学

360百科对普林斯顿大学的介绍:

普林斯顿大学 编辑词条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是美国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

学校于1746年在新泽西州伊丽莎白镇创立,是美国殖民时期第四所成立的高等教育学院,当时名为"新泽西学院",1747年迁至新泽西州,1756年迁至普林斯顿,并在1896年正式改名为普林斯顿大学。虽然其旧校名是"新泽西州学院",但它与今天位于邻近的尤因镇(Ewing Township)的"新泽西州学院"没有任何关联。它最初是长老制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从没有跟任何宗教机构有直接的联系。

普林斯顿大学在2013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6,最新美国综合大学排名第一。


地理位置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是全美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具有极高的学术声誉。作为美国最难进的大学之一,普林斯顿大学以精英教学模式而著称于世,学生总数仅为七千多,师生比例为大于1比7。普林斯顿大学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学,平均每名本科生向学校捐赠两百万美金,充裕的资金让普林斯顿有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