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美国看急诊(Emergency Room)三大特点

(2016-02-11 05:52:04)
标签:

转载

分类: 读后感、观后感(Review)
转载《美国看急诊(Emergency Room)三大特点》

我在美国就医的感受:
美国的每个医生都是博士,行医之前都受过严格的培训,医疗水平总体高,医院设备总体也好,但是在美国就医有几大困难需要克服:
1、除急诊外必须预约(预约是为了保证医疗有序。)
2、预约后等待时间长(但无开后门现象,是公平的。)
3、医疗费高昂(必须买医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不方便(只能去医保涵盖的医院看医保涵盖的医生。)


原文摘要:
1. 急诊不急
2. 账单猛于虎
3. 交通不便

详情见转载的原文。
谢谢作者分享!
(非权威评论,请有错必纠。)

1. 急诊不急
大约两个月前,一位友人“有幸”经历了一次急诊,虽说没打911(用救护车听说要3000刀),但也是半夜自己开车赶到医院的。由于朋友左侧腹痛牵至后背,出诊被怀疑是肾结石——有趣的是,很多类似腹痛的人都被首先归到肾结石的检查系列里面。接着,友人被带到急诊病房,量了血压、心跳、体重后,被要求换上病号袍子,15分钟左右,医生和一位见习生进来,问了基本问题后离开,接着护士打了止痛针,然后大约是一个多小时的等待——也许这是所谓的“观察”时段吧。待疼痛减轻,护士进来给了3种片剂并告知直呼红色按钮的位置,然后离开。接着又是一阵等待,期间护士进出两次分别是抽血和取尿样,其后是一位护士小伙进来将病床推到CT室进行检查,5分钟后回来又是1个多小时的等待。最后医生进来交代结果并非肾结石,而是急性胃溃疡。给了一些建议之后离开,剩下的事宜都交与护士打理,前前后后6个小时吧,友人大概早上8点多离开医院。

2. 账单猛于虎
友人在几个星期之后收到总共超过6000美元的账单,幸好他的保险公司勾勾画画最终只剩下1000美元,但对普通工薪来说,也着实要惊愕一下。当然,网上也有不少人比这个要惨烈得多了。收到两、三万美元账单的并不是稀罕事。据说,医院的急诊费用如此之高事出有因。依据法律,任何公民无论有无保险和支付能力,进到急诊室来都应得到救治,因此,医院每次给出的数字都是估计个大概,有保险公司的,保险公司会拦下一部分费用,没保险公司的,收得上来收不上来还是个未知数。尽管不缴费的后果是导致信用度下滑,但对于一个身无分文的人来说,信用好坏不是什么打紧的事情了。因此,医院总要做两手准备,能收上来就很不错,少给总比不给强。

3. 交通不便
在国内,把家安在医院附近就是图个便利;但在美国,假如保险公司不对口,家门口就是医院也白搭,这次友人去的急诊还是跨了州界的,尽管他家门口就是一所带急诊服务的大医院,由于并非在保险公司覆盖范围之内,只能舍近求远。

很多人在网上提出很多忠告,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去敲急诊室的门,并提出要用医学知识武装自己,不急的就要等等,打电话给自己的护士或者医生,咨询之后再采取行动。可话又说回来,要能自己有把握,还找什么医生啊?!真耽误了病情,比如我朋友的胃溃疡,出血了怎么办?穿孔了怎么办?休克了怎么办?没病的时候,等很容易,一觉就能睡过几个小时;可疼得厉害的时候,两分钟都是煎熬啊!

当然,美国的非急诊医疗费已经是贵得出名了,也难怪从克林顿那时候就很难啃下这块硬骨头,因为里面牵扯的利益关系太多太复杂了,让既得利益者让出这杯羹何谈容易?曾经听一位从非洲移民来的老父亲在电视上讲:美国是块金子,只要你知道如何去挖。的确,美国的机会很多、自由度也不小,在无法改变医疗制度现状的情况下,就只有埋头琢磨如果捞钱了,只要收入还能保障,某些应急的昂贵开销也总会打发过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