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怎么吃饭?
照片摄于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12月12日,照片作者为本人梁蓉。

今天我和我先生在美国的一家日本菜餐厅用晚餐。
我在中国和美国都多次在日本菜餐厅用餐,首先是因为日本菜与中国菜有相似之处,再就是我喜欢寿司。
我并非逢吃必拍照并晒照片的人,没那么多时间,今天拍摄食物并发在日记里是为了纪念。
这家日本菜餐厅的日本菜确实正宗。
别误会哦——并非在美国的所有的日本菜餐厅的菜品都做得出正宗的日本菜,
我们去过不少日本菜餐厅了,有的日本菜餐厅做的不如在中国的日本菜餐厅做的好。
要知道我在美国难得找到喜欢吃的食物呀!!!
我为什么不喜欢美国的很多餐厅的食物?
咱先说说盐、酱油和糖:
每回与先生出去吃饭选什么菜的餐厅都是难题,
起初我理所当然地选择中国菜餐厅,
可美国的中国菜餐厅做的根本不是正宗的中国菜,
不是中国菜餐厅的厨师厨艺不高,而是这些餐厅不得不照顾大多数客人(美国人)的口味,否则会影响生意。
美国的中国菜餐厅菜品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菜都放糖,放糖便放呗,您多搁点盐呀!
可盐放的非常少,酱油也放得少!
美国的中国菜餐厅的菜品大多是寡淡无味且甜不拉几的。
一些美国人告诉我食物大都淡而无味的原因是为了健康,太咸了不好。
我是医生我当然懂得,可我这几十年养就的中国胃口怎么能够喜欢得上淡而无味的食物呢???
美国人还安慰我:桌子上都有盐,有的餐厅还有酱油,你自己往食物上撒盐就行了。
我的个老天呀——
”入味“二字至关重要是不是?
把盐和酱油洒在食物表面怎能够入味呢?
可美国人不了解”入味“二字的意思!
我跟我先生和亲戚说:盐是百味之王,盐在烹调过程中可提味,如果撒在表面完全不一样。
他们不理解为何不一样。
唉!唉!!唉!!!
叹三声气再接着写。
再说说麻辣:
我听不少在美国的中国人说除了唐人街在其他中国菜餐厅根本找不到麻辣口味的菜品!
超市里明明有花椒卖,可厨师们就是不用花椒,可能美国人不喜欢麻的味道吧。
辣椒也放得少,或许美国的辣椒不辣,
反正美国的中国菜餐厅的菜谱上标有“辣”字的菜对于我这个中国人来说一点也不辣,
其实我也吃不了太辣的食物,可见那些菜辣的程度非常低,基本上感觉不到辣。
墨西哥菜餐厅倒是有很辣的食物,不过那种辣我受不了,太辣了呀。
再说说鲜美:
我已经几乎忘记了”鲜美“二字的涵义,真的,寡淡无味、甜不拉几的食物与”鲜美“二字联系不上啊!
我分析美国的餐厅里的食物淡而无味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美国人的口味清淡,不喜欢重口味的食物。
不知我分析得对不对。
明白了吧——为何我吃一顿饭还得发博文纪念?
我在美国实在难得吃得到合口味的食物呀!!!

这是我的晚饭(上排):寿司、扇贝丸子、海鲜什锦小炒
这是我的晚饭(下排):沙拉、橙子、米饭。
在这上来之前还有一碗豆腐、海带、海鱼汤,我已经喝掉了,忘记了拍照留念。
看上去是不是很美味呀?
日本菜与我们中国菜一样除了讲究味道鲜美,有营养外也讲究摆盘艺术。
服务员端上来时我一看食欲立刻大增。
我到美国之后遇到了最大的困难——我不喜欢美国餐厅的食物,又难得买到中国菜的食材。
后来好了些,别人告诉我们了亚洲超市的地址,我们在亚洲超市购买我想吃的蔬菜,
不过亚洲超市也没有中国的鱼卖,遗憾得很!!!
我不得不买那些完全陌生的鱼(大多是海鱼,不如我们中国的鲫鱼、武昌鱼、草鱼等鱼好吃呀!)
怎么办呢?
我用做中国的鱼的方法做这些海鱼。
没有办法的办法呀!
我曾用做鲫鱼、草鱼的方法做过罗非鱼、金枪鱼、三文鱼。
再偷笑一次。
罗非鱼不算贵,金枪鱼、三文鱼不便宜,
如果读者是厨师,估计读到这里会气得不得了,因为我浪费了金枪鱼和三文鱼这么好的食材。
哈哈,
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不好意思,我愿意这么做,因为我实在是想念中国的鱼!
我先生带我去试过各式各样的餐厅:
中国菜餐厅、日本菜餐厅、韩国菜餐厅、泰国菜餐厅、越南菜、土耳其菜餐厅餐厅、
墨西哥菜餐厅、爱尔兰菜餐厅、意大利菜餐厅、德国菜餐厅等。
这当中相对而言我较喜欢中国菜餐厅、日本菜餐厅、韩国菜餐厅和土耳其菜餐厅,
因这些餐厅的食物与中国菜的相似度高些。
土耳其菜餐厅值得特别提一下:
前不久试过土耳其菜餐厅,
这是一个意外的发现——原来我很喜欢土耳其菜餐厅的食物呀!
不光是菜品,我也喜欢土耳其菜餐厅的饭后甜点。
哦,提一下土耳其咖啡,
那叫一个浓呀!!!
别看杯子超小,可咖啡比我之前喝过的都要浓几十倍,
怎么个浓法——
咖啡喝完后杯子底部还留有厚厚的、未融化的咖啡粉。
这咖啡喝完的话一夜别想睡着。
我试了一口赶紧作罢,我可不想失眠。
我先生要开车,这土耳其浓咖啡正好解乏,他喝完了那杯咖啡。
哦,在土耳其菜餐厅只顾吃去了,忘记了拍照。
呵呵
吃货一个呀!
别笑我,我这背井离乡之人逮到一顿好吃的饭当然会忘乎所以呀。
遗憾的是这土耳其菜餐厅离我们家很远,所以不大可能常去哦。
看看,又是一个遗憾不?!
在土耳其菜餐厅吃的那顿晚饭花费90美元(约合人民币550元),
看价格似乎有点贵,不过很值,前菜、主菜、主食、饭后甜点、咖啡一应俱全,是正规的土耳其晚餐。
读到这里读者朋友可能会觉得奇怪,我为何未提美国菜餐厅呀?
因为美国没有代表菜,也就没有美国菜餐厅。
我常常在我先生面前谈论咱们博大精深的中国菜。
他自愧不如,说:如果非要说美国有什么著名的食物的话,那我们只有汉堡包和三明治。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觉得我有机会吃到这么多不同国家的食物很幸运。
让我来告诉您我的真真切切的亲身感受:
一、不能够想吃什么就吃到什么,不得已要吃不喜欢的食物不是幸运而是遗憾和悲哀。
二、没有什么食物都比得上自己祖国的食物!
因此我们常去亚洲超市购买中国菜食材,我自己在家做饭。
谢天谢地我先生喜欢中国菜当中的绝大多数菜。
我包过几次饺子,
蒸过几次粉蒸肉和八宝饭,
做过腌豇豆炒鸡胗、榨菜炒肉末,
腌过盐蛋(买不到鸭蛋,我腌的是鸡蛋),
有时候做莲子银耳汤、南瓜米粥、红薯米粥。
经常做不同口味的炒饭,
也经常做不同口味的面条(水面、干拌面),
用做中国的鱼的方法烹制海鱼,
甚至用做中国菜的方法煎牛排、炸鸡腿。
再次窃笑……

我还经常做这些炒菜:
中国大白菜、菠菜、藕片、四季豆、白萝卜片、生菜等。
美国人从来不把菠菜、生菜做熟了吃,他们用菠菜、生菜做沙拉,但我喜欢吃炒熟了的。
美国超市里没藕卖哦,得去亚洲超市买,而且很贵。
很多美国人甚至从来没有见过藕和芋头,不认识藕和芋头。
美国超市里买不到我们通常在中国国内超市能够买到的蔬菜,
在这些美国超市买来买去就是这些:
西红柿、土豆、西芹、生菜、洋葱、胡萝卜、蘑菇、花椰菜、西葫芦、四季豆等。
我有时候做煎豆腐、豆腐炒芹菜(豆腐干不易买到)、麻婆豆腐。
我还经常做这些汤:
西红柿鸡蛋汤、
菠菜蘑菇鸡蛋汤、
豆腐蘑菇基围虾汤、
土豆猪排骨汤、
海带猪排骨汤、
莲藕猪排骨汤、
芋头猪排骨汤、
牛排骨土豆汤。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做过鸡汤,因为买不到土鸡,连杂交鸡都买不到,
美国超市里的鸡都是我们通常说的肉鸡(洋鸡),味道一点都不鲜。
哦,我最近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准备了年货哦,
我准备的年货有这些:
腊肉、腊鱼、酱鸡腿、酱口条。
备注一下——口条就是猪舌头。
因为美国这边的亲朋好友也是我的博客的读者,恐怕他们不明白啥子是“口条”。
我跟我先生说:
“我不能回国过春节与母亲(指年货食品)、女儿团圆,已经很不开心,
如果加上不能吃到中国人春节吃的特别的食物(指年货食品)的话我一定会更加想念我在中国的家和家人,
会很不开心的!因为年货已经在我的心里和味蕾里生根、开花、结果了,这果子我需要吃一辈子!”
于是,我先生开车带我去很远的亚洲超市买五花肉(做腊肉)和猪舌头(做腊口条)。
猪肉:
做腊肉的猪肉要去亚洲超市买,美国超市里只有肉末和切成小块的肉块,而且不带猪皮。
我们在亚洲超市买的五花肉带皮,3长块一盒,10美元(加上税费约合人民币65元左右)一盒,约有2斤吧,
我们买了3盒(共9长块肉)。
我喜欢吃五花肉超过前胛肉和后座肉,因为五花肉一层肥肉一层瘦肉更嫩爽、鲜美。
前胛肉肥的是肥的,瘦的是瘦的,分得那么开,不如五花肉一口咬下去肥的、瘦的都吃到嘴里了。
后座肉也有肥、瘦肉分得那么开的缺点,而且后座肉的瘦肉不如五花肉的瘦肉嫩。
往年我在中国的时候做得更多,当年的年货可从春节前一直吃到下一年的年货准备好。
读到这里读者朋友们也许会问:”为何没有香肠呢?“
对。我们家目前还没有自己做的香肠。
我目前正在为香做肠的事冥思苦想。要知道香肠是中国春节年货的重要组成部分呀!
鱼:
中国人做腊鱼是用草鱼、胖头鱼或大白鲢鱼,我在美国买不到中国的鱼怎么办?
我在亚洲超市买鱼前先咨询了负责清理鱼的鱼鳞和内脏的工作人员什么鱼做腊鱼好,
他们告诉我在美国的中国人大多是买牙鳕和马鲛做腊鱼,
于是我就买了2条牙鳕、2条马鲛。
牙鳕和马鲛都是4.99美元1英镑。
也就是5美元(32元人民币)1英镑(大约1斤)。
一磅等于0.45359公斤≈0.91斤。
猪舌:
我在亚洲超市看到有猪舌卖的时候那个高兴劲儿无法描述。
要知道这是在美国呀!
美国人(我了解的美国人)不吃猪舌、猪蹄子、鸡脚、鸡杂这些东西,
虽然亚洲超市的顾客多为亚洲人,但这里毕竟是美国,我能够买到我极喜欢的猪舌高兴极了呀!
鸡腿:
鸡腿(做酱鸡腿)是在美国超市买的。
说明一下:
我们可以在美国的超市买到来自意大利、德国、中国等很多国家产的香肠,
可那些都不是我吃惯了的我自己灌的香肠呀!
买的香肠与自己做的香肠区别是很大的哦。
关于我在美国做年货的事我将单另写一篇文章讲述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很有趣,期待吧。
下面特别说说牛排的故事:
我做牛排之前都是我先生用露台上的烤架做牛排,无论是在家吃的牛排还是在餐厅吃的牛排都寡淡无味,
因为美国人认为吃牛排就是要享受牛肉本身的味道,他们认为不需要也不应该加很多调味品。
我极不喜欢这样的牛排,这样的牛排与我之前在中国的时候吃的完全不一样。
我曾在中国的多个城市吃过牛排,包括中国厨师做的和外国厨师做的,
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牛排能够满足我的味蕾。
但我试过美国的很多餐厅了,没有一家的牛排我喜欢。
很遗憾不是???
于是,我想自己在家做牛排。
有一天,我对我先生说:“你在烤架上做你的牛排,我要用锅在炉子上做我的牛排。”
多美国人家里用的是电磁炉不是天然气或液化气坛子,特别是独栋的房子,
不过一般都备有液化气坛子烤架,停电时可在烤架上做饭。
我们家那个烤架就是用的液化气。
我把牛排煎好后我端给先生尝,他尝了一口就爱上了我做的牛排,
只见他双眼圆睁,咀嚼时一下等不了一下的,咽下口中的牛排后他换了一口气,
急切地对我说:
“亲爱的,请你用做你的牛排的方法做我的牛排。”
我问他:“你不打算用烤架做你的牛排了吗?”
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不打算做了。我更喜欢你做的牛排”
让我大笑一次再接着说。
其实牛排味道的不同不仅仅是因为我使用电磁炉他使用烤架,
主要原因是:
我在剪牛排之前用做中国菜的调料将牛排腌制了大约20分钟才开始煎,
也就是说我做的牛排入味了。
他做的牛排除了牛肉本身的味道没有任何其他味道(不放任何调料,连盐都不放,就是在烤架上烤一下)。
我们中国人认为食物入味很重要!
入味!入味!入味!

我先生的晚饭:铁板牛肉和米饭。那白色的是蒸汽,端上来时热腾腾的。
哦,我先生的晚饭上来之前也上了一碗与我的汤一模一样的汤和一碗沙拉,我忘记了拍照。
我的晚饭上面已经解释过了。
哦,忘记提饮料了,我们还点了饮料。
亲朋好友关心美国的消费水平,有时候问这方面的问题,
我在这里顺便说一下这餐饭的花费让亲朋好友了解:
这顿饭约45美元,小费10美元(按消费额的20%给小费)共计约55美元。
(按照美元兑换人民币1:6.3计算约合人民币350元)。
别以为日本菜餐厅贵哦,这是在美国的餐厅吃一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饭的花费。
实际上这样的花费在美国人眼里不贵,比如我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
美国的平均薪水高于中国的但美国的消费水平却高出中国的好多倍。
美国餐厅的服务员薪水很低,有的没有底薪,服务员靠挣小费得到收入,
一般人们按照消费的10%——20%给小费。
如果服务员的服务没有问题而不给小费的话会被服务员以及其他人看不起,所以一定要记得给小费哦!
如果不是特别困难的话,
我不建议按照消费的10%给小费,太低了会导致服务员不高兴,客人自己也没面子。何必呢?
我先生每次都按消费额的20%给小费,他说服务员很辛苦,我赞同他的的观点。
吃完晚饭回家途中我与我先生聊天,我说今天的饭吃得既合口味也开心,
不过还是中国的餐厅的食物更价廉物美,如果用350元在中国吃饭,我可以点5——6个菜,
他笑笑说:别跟中国比,这里是美国,美国的消费就是这样。
我当然知道美国的消费就是这样,
今天的晚饭只是非常普通的一顿饭而已,不奢侈,不浪费,吃饱了而已。
说起消费水平,我想起了蔬菜和水果。
无论是在亚洲超市还是在美国超市,大白菜的价格都在每英镑1.3美元左右(约合8.20元人民币1斤)。
无论是在亚洲超市还是在美国超市,橙子都论个卖,1美元1个(约合6.3元人民币)。
柿子、石榴等也是论个卖,也是1美元1个(约合6.3元人民币)。
其他水果也有论个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不过,别以为美国的任何东西都比中国的贵哦,有些东西比中国国内的便宜:
鲜奶:
比如,美国超市的鲜奶比起中国国内超市的鲜奶便宜很多,
3.78升(一大壶)鲜奶的价格在3美元左右(19元人民币左右),1壶够我喝半个月,
我1个月只需要在鲜奶方面花费6美元左右(56元人民币左右)。
这么说可能读者朋友们难以理解,因为我没有拍鲜奶的照片让大家能够直观地了解,那么,我做一个对比:
美国超市2壶鲜奶的容量与中国超市24盒装的鲜奶1箱的容量差不多。
美国的鲜奶便宜可能是因为美国奶牛多。
蛇果:
美国超市里蛇果和香蕉相对其他水果更便宜。
蛇果的价格一般在每英镑2美元以下(12元人民币以下),由于是本地产的当然比中国国内超市的便宜。
香蕉:
香蕉是最便宜的水果。
香蕉的价格一般在每英镑0.6——0.7美元之间(约合3.7——4.3元人民币之间)便宜可能是因为香蕉多。
关于美国收入与消费水平的结语:
美国的平均薪水比中国的高很多,但平均消费水平也比中国的高很多。
在美国生活就饮食方面而言最大的好处是——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虽然没有代表菜,但这个国家兼收并蓄,包容了全世界的美食,
人们用不着周游世界就有更多机会尝试很多国家的美食。
我超级想念中国菜!
尤其想念家乡宜昌的菜!!!
特
别
声 明:
一、我完全无意批评或者贬低任何国家的食物的意思,更无冒犯任何国家的人的意思,
我只是谈我个人对食物的感受和我个人的饮食习惯。
二、我不喜欢不等于别人不喜欢,更不等于那些食物不好。
比如我先生就对我前面提到的大多数食物喜欢得不得了。
三、各人有各人的饮食习惯,我非常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