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现在只是口号,因为高温干旱造成农作物奄奄一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米不会涨价,更不会缺失,这些都会被质优价廉的进口大米所补充。
不可否认,全球一体化给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工业化机遇,这种好处就不需要靠天收的农业生产,而工厂就摒弃了这种缺点,工业品的生产相对于农业生产,它有车间遮风挡雨,稳定工业原材料供应,安全机器设备生产,外部可靠电力供应和四通八达道路交通,这些可提供规律周期性的生活来源的攫取渠道,比不可预测受天气制约的农业生产,体现的是我们在全球分工中的优越性。
我个人认为还需要居安思危,而忧患意识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品质。如果战争状态下什么最宝贵?因为金不可食,玉不可衣,有且只有粮食才能维系生命安全。拿历史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长江流域来说,我了解的安徽安庆地区不逊于今年旱情的就有,顺治三年因干旱饥荒导致望江千人“民变”;康熙十年是整整百天滴雨未下,缙绅设赈粥局十余处,仅“日得一食免死而己”;乾隆八年最高气温达45度,全国因饮用水缺乏死亡11000人。
而现在长江水位降至8.13米,是历史最低水位之一,高温干旱还在持续,农作物奄奄一息,地方为什么干旱不积极?
讲白了,老百姓认为粮食不值钱且并不是不可替代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