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要做朋友

(2012-07-20 11:55:53)
标签:

朋友

旅行

旅游

放下一切去旅行

分类: 我的“后间隔年”生活

http://s6/middle/3d78533agc4ac2ea34b45&690

    (发表于《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2012年7月3日)

    “间隔年”结束后,我第一天去上班。因为距离公司比较远,我凌晨6点半就早早地起了床。幸好在起点站坐车,我找到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

    记不清多久没有置身于城市的早高峰了,竟觉得挺新鲜,好像上班只是另一趟未知的旅程。我兴奋地东张西望,大多数人都面无表情地在车厢内推来挤去,坐我身边的人也在低头打着瞌睡。所有人都离我好近,又似乎好远。

    一个多小时后,我抵达新公司。人事专员带我采集指纹,安排工位,进行简单的入职培训,一切都按部就班、例行公事。到这时,我还没意识到生活起了什么变化,一切都仿佛是原来的样子。

  “你好。”我在办公桌前坐了一个多小时,没什么工作可做,便回头跟身后的同事搭讪,他是一个头发自然卷的男生。

    “你好。”“自然卷”转过来向我点点头“请问有什么事吗?”

    “你什么时候来公司的?”我问。

    “大半年了,我刚刚从别的部门调过来。”自然卷“回答。

    “哦……那你在忙什么呢?”

    “很多事情啊,我都快忙死了。”“自然卷”略显敷衍地回答完,转回身继续工作去了,留给我一个冷冰冰的背影。

    我 心底一阵失落,开始意识到生活环境的微妙转变———这不再是我“间隔年”旅行的路上,不是随便遇到一个人就能迅速交上朋友,随便讲两句话就可以一起走一段 路程的那种情境了。我需要适应这种无处不在的客气的冷漠,因为大家的距离没那么近,说几句话也不过是应付了事,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忙到看不见周 围的人。

    又过了几天,我在公司附近租下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和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男生小K合住。他是一个性格怪异的小文艺青年,习惯面无表情。

    每天下班后,我会做饭和小K一起吃,小K负责洗碗。当我们坐在一起吃饭时,小K依旧不讲话,总是低头默默吃。我觉得这种氛围很尴尬,想到在旅途中和刚认识的朋友都能马上交谈得火热,我准备试试看。毕竟这是在家里,不是在工作环境中,应该会有点不一样吧?

    “你今天没去学校写毕业论文?”我问。

    “没去。”小K简短地回答道。

    “哦……那明天去吗?”我努力寻找可以聊下去的话题,却发现自己竟有些束手无策。

    “不去。”小K的回答依然简短而不留情面。

    “哦……”我有些难堪,不知交谈该如何延续下去,我伸出筷子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说“好像有点淡了,你觉得呢?”

    小K也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可他嚼了嚼,就默默地吞了下去,没做任何评价。我非常受挫,他怎么就不想说说话呢?这样悄无声息地吃饭不觉得难受吗?难道他是嫌我的菜做得不好吃?我开始胡思乱想。

    后来,我实在忍不住在Q Q上问小K,是不是对我有什么意见?为什么我跟他说话,他都爱理不理?

    “为什么要说话?好好吃饭不行吗?”小K回复道,“我们又不是朋友。”

    看到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K根本没想把我当朋友,是我自作多情了,以为同住一个屋檐下,心就会靠得近些,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罢也罢。

    终 于我开始明白,有些事情真的彻底变了,有些事情在旅途中做是合理的,在城市里做就不合理,我必须学会面对现实,调节自己的心态与思维。自从回到城市后,人 与人之间没有在旅途中那种坦诚相见的豁然,大家都在内心里对他人设置起了一道隐形的防线。同事就是同事,室友就是室友,并不是谁都要跟你做朋友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