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原酒文化:四条酒规矩释义、三个鱼头酒传说

(2016-01-17 19:24:03)
标签:

杂谈

http://ww3/large/3d60589djw1f02pikpbxrj20qo0g0aaz.jpg
春节不远了,宴席的话题提上议事日程。所谓“无鱼不成宴,无酒不成席”,中原河南的鱼酒文化源远流长,微信公众号“河南政商参考”近日发文介绍,早在安阳殷墟发掘的甲骨片上就发现了刻有“鱼头酒”字样的甲骨,进一步证实了“鱼头酒”文化的源远流长及有文字可考的文明史。
外地人一听说是跟中原河南人在一起喝酒,就有些胆怯。据说每次和河南人喝酒都会把自己喝倒,所以他们认为,河南人特能喝,千万别跟中原河南人拼酒。
    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并非所有的中原河南人都能喝酒。
    之所以劝酒,是因为中原河南人实诚、好客,如果不让客人喝好,总觉得没有招呼到位,没有尽到地主之谊,总之,情谊的深浅就体现在喝酒的多少啦!
    大家公认的是,河南人的劝酒浸染着一股艺术的气质与善良的霸气。有板有眼,循循善诱,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恍如软刀子杀人,于蕴藉融和之间,让人酩酊大醉。
    而且,其敬酒每一杯都有每一杯的说法,每一种说法都有一套论证,人情世故,天文地理,深文周纳,无所不包,对被敬者构成了强大的说服,让人觉得不满饮此杯,简直枉来人世矣。http://ww2/large/3d60589djw1f02pizgm97j20hs0hsgnh.jpg
 ◆中原河南酒规矩之一:同饮前三杯

宾朋皆坐,上第四道菜或六道菜后(三个菜是不喝酒的,三个菜喝为“断头酒”),尊长或东家便会提议同饮,饮毕,斟满酒杯,吃会儿菜,便同饮第二杯,然后便是第三杯。说是随意,但有人提议同饮时,还是不得不喝,即至少三杯酒。

   ◆中原河南酒规矩之二:倒酒

    同饮三杯后,东家便会出来给宾客倒酒,每人三杯酒,然后再与宾客同饮一杯,即每位宾客要喝四杯,至少三杯酒。

◆中原河南规矩之三:劝酒

    在座若有初次见面者,要喝“认识酒”,一般是“敬一个、端一个”的风俗,客人,首先要接受敬酒。
    敬酒以见底为敬,但在向客人敬酒之前,你先得把酒杯中已有的酒喝完,然后由敬酒的人倒满,两人碰杯一饮而尽,也就是敬酒的人喝一杯,客人喝两杯,但敬的酒一定要喝完,这是对敬酒者的尊重。
    其次是端酒,敬酒者恭恭敬敬地双手捧酒,走到客人座位边,站立在客人的座位旁,向客人表达祝福或感激之意后,再将酒高高奉上,等客人喝完放下酒杯后再离开,当然并不意味着要喝一满杯,也同样不意味着要干完。

◆中原河南酒规矩之四:鱼头酒

在河南酒桌上,鱼是喝酒最多的,鱼上来后,鱼头要对准主宾或年长者。
    有句话叫“头三尾四,脊五肚六”,即鱼的这四部位对着谁,谁便要喝几杯酒。
   若有人把鱼眼睛夹给谁,谁便要喝三杯,此谓“高看一眼”,鱼两只眼睛,便是六杯。
    若有人把鱼脸(即腮)夹给谁,谁便要喝两杯,此谓“赏个脸面”。鱼左右两腮便是四杯酒。
    其间若有谁把鱼的背鳍夹给谁,谁便要喝三杯,此谓“一帆风顺”。
    把鱼尾夹给谁便是“委以重任,娓娓动听”,需喝两杯。
    鱼肚下面的鱼翅夹给谁可谓“展翅高飞”,又是三杯,如能把四个鱼翅都打发出去,便是十二杯。
    有人从鱼肚子里夹出的肉送与谁,意为“肝胆相照”,同饮两杯,即四杯。
    有时为了凑热闹,把鱼肚皮所指处,定为“心腹之人”,脊背方向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望子成龙”、“早生贵子”、“多子多福”等都是用鱼做文章常用的行酒令,都是从鱼肚子里夹出一块肉来送与别人。
    鱼菜渐凉,可用一句“团团圆圆”同饮一杯,然后吃鱼。
    有时鱼头对着的主宾不想喝鱼头酒时,就用筷子捅捅鱼嘴“大家通通都喝”,然后便同饮一杯后吃鱼。
    有的人不能喝酒,却又被鱼头所指,可以用筷子夹片菜叶盖上鱼眼,这叫“一概(盖)不论”,随便大伙咋喝吧。
http://ww2/large/3d60589djw1f02pjzanetj20np0hstbq.jpg
【鱼头酒三传说】

关于喝鱼头酒这个风俗的来历,传说有多种。
◆第一种说法:和康熙有关
    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由吴士友陪同在一偏僻小镇上吃酒,店小二无意将鱼盘放上,谁知鱼头正对康熙,康熙大怒,认为不吉,因古代箭身酷似鱼的模样,箭头呈三角尖,箭尾又两叉开,箭所指,命难逃……
    他正欲起身示意随从拿下,吴士友忙按住说:“本人测个‘鱼’字,诸位请看,它是刀字头,田字腰,火字尾。田,泛指种地的百姓,四点火,是打铁的手艺人,这刀嘛,多系领兵打仗的将官。酒桌上凡鱼头所指之人,将来必成大业。小乙(康熙代名)今日被鱼头所指,定是吉相,来来来,先喝三杯,以示祝贺……”
    本来一场祸事,让吴士友几句话给破解,既救了店小二的命,又遮掩了康熙皇帝的身份。从此,一传十,十传百,鱼头所指之人,多是官相。

 ◆第二种说法:和唐太宗有关

    其源来于隋朝末年,李渊太子李建成与三弟李元吉串通一气诽谤李世民,满朝文武大臣都想劝李世民除去这两个祸害,可谁也不敢轻易开口,因为他们是同胞兄弟。
    程咬金想出一条妙计,派人做了一碗鱼汤,亲自端给李世民,李世民打开一看,只有一个鱼头,一条鱼尾,顿感疑惑,摇头叹气说:“这有什么吃头?”程咬金乘机发话:“主公好糊涂,不吃掉这一头一尾,你咋能太平?”李世民猛然一惊,明白意思,于是下了决心。
    从那以后,故事流传民间,演绎成地位尊长者应喝鱼头酒的民俗。

◆第三种说法:和商帝太甲有关

    商朝第四代国王太甲即位,大宴群臣,宴中,大臣伊尹为表心意,献上陶制鱼头形佳酿一坛,高声颂道:“鱼头酒,与王共享!”遂将佳酿分饮,举坐皆喜。此后,鱼头酒就有了荣誉、地位象征之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