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琢磨:过细

标签:
感悟乡情 |
分类: 乡音琢磨 |

过细一词,汉语词典有解释,就是仔细的意思。如过细检查一遍,要过细地做工作。
在我的故乡杨家浲,过细一说,也有这层意思。形容一个人做事仔细、细心,就说这个人过细。
这显然是一种好的评价,与粗心大意相对应。
也有用在叮嘱上的,如您好走,过点细,表示路不太好走,或下雨路滑,要小心谨慎一些为好。
还有形容生活节俭的,如那人好过细,会过日子。
凡事不能过头。做人太过细了,也会让人觉得你小气。如“他还真是过细呀!”就有小气的意思在里边。
在故乡话里,过细还有另一层意思:客气。
如邻居借了东西来还,连声说“多谢您了”。收东西的人则回应说 “您过细了”。
请人帮忙,请的人说“麻烦您了”,被请的人回应“您莫过细”。
有人来家里做客,还带来东西,主人常说“您还过些细”。
过细用在这些语境里,有莫讲客气、这事不算什么、您真讲礼性等意思在里面。
这种语言往来,其实是一种互相讲礼貌的表现。人家的东西用过之后当面致谢,这是一种礼貌。对别人的谢意,适当回应也是一种礼貌。
过细的这层意思,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别人帮助了你,给你提供了便利,你要有感恩之心。你把别人当人看,别人也不会轻薄你。
过细的这种说法,也是一种善意的表达。别人讲客气,你也要讲客气。大家都在这种讲礼貌的过程中表达出一种和善的态度,形成和睦相处的氛围来。
邻里之间,过细少不了。
邻里毕竟不是家里人,相处还是要有所边界的。这种边界,往往是通过讲客气来划分的。有时候,你讲客气,别人说你见外了,好像大家就是家里人一样,不必讲客气。其实这里面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掌握不好,很容易出现“真不把自己当外人”的尴尬场面。
对待外人,过细也是需要的。
外人我们并不熟悉,礼貌相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这首先表现在语言上,说话客气一点,说的好听一点,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也便于进一步相互了解、沟通和相处。
仔细琢磨一下,普遍意义上的过细,多是指做事情细心、细致。故乡人将它用在客气意思上,也许是对细心的一种借用或延伸。心细的人,为人谨慎小心,做事认真仔细,与人交往也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用过细来表述客气,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吧。
或许还有一种可能,客气、讲礼性本身就是过细的一种意思,只是后来这层意思有了更恰当的词汇表示,词典上就不再注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