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笔记 (三)

(2010-08-20 21:47:25)
标签:

国学

浩然之气

北大

道家

儒家

史学

文化

分类: 国学笔记
经过实用主义的衡量,我最终决定第一年读国学(四书)而不是史学,尽快得到些大块头精神食粮要紧,至于史学那绵长细密的营养,留作来日方长——多年以后我失去腰肢皮肤松弛无法再得瑟的时候,依然还是要读书的。于是今天,华夏儒商国学班正式开学了~

6点即起,从东四环到达北大博雅会议中心耗时一个半小时,依然振奋。此行我乃慕名而来,专为倾听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70后教授杨立华的《国学概论》。听课过程中,激动处给数好友发短信:“这课好到不行,等我国学笔记!”

国学笔记 <wbr>(三)
国学课教材,笔记本和讲义都为线装,很有细节。

国学笔记 <wbr>(三)
茶歇后有背景板,从专业角度表示肯定。

国学笔记 <wbr>(三)
晨读之前。8:30到9:00为晨读时间,由老师带领朗读《大学》。

国学笔记 <wbr>(三)
午休时间2小时,无处可去闲坐大堂听各路同学聊天儿。来自山西煤矿和内蒙鄂尔多斯的大佬同学纷纷表示从该课程收获良多。

--------------------------------------国学笔记------------------------------------


把自己活成一个有型的人,而不是活成一堆肉,活成一堆混乱不堪的情绪。



杨教授讲为何要学国学
  • 对国学内涵缺乏了解,才会导致面对西方文化的习惯性自卑,对自己人的习惯性批判,甚至滋生习惯性的阴暗心理。拥有文化自信力很重要。
  • 学习国学的意义更在于应用。国学要在充斥着可口可乐、互联网、手机的世界里普遍适用,要在活生生的现实里发挥作用。如果不能,等于白学。
  • 不用被大词儿震慑,不要矫情玩味,真正的智慧是简单而朴素的人生态度。谁要矫情,智慧一出,一锤子把你钉死在朴素的生活上。(超爱这句)

学国学有哪三个层面
  • 器物层面——地下、地上的物质遗存 (这个不是要学的重点,要学三年五载也学不会)
  • 文本世界——经史子集  (以四书|老庄|史学为主,真正想走进丰厚的世界,一定要与文本结缘,没二话,必须读)
  • 道——各种智慧(国学早就渗透在我们的血脉里,以格言碎片的形式对生命起着支撑作用,百姓日用而不自知。就文本系统学习,才可以重新审视梳理身上的国学,把碎片拼出样貌,扎根到丰厚的土壤中去。通过理解和体验,让古代的伟大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重新绽放。)

关注文本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 朗读,用声音改变身体(所有的语言都有节奏,语言节奏会浸透在肌肉纤维里,改变人的肉身,因此说不同语言的人身体节奏便不一样,正如世界杯操葡萄牙语系和西班牙语系各队有着舞蹈般风格。注意我们的语言节奏,因为语言会上身。)
  • 用文字改变语言(语言有着决定性的根本能力。研读文本,修炼修辞术、语言的穿透力以及用词的准确度。当别人的话语混沌不清,让你的话语犹如黑暗中的手电筒。)
  • 用思想改变心灵(做人有基本态度,对己对人都公道。比如对已:在顺心的时候不会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比如对人:辨识基本的善恶,人心对恶的承受力越强,对恶的惩罚力就越弱。众人都辨不清的时候,社会便沦落。)

儒家
  • 君子坦荡荡,诚实于人的立场,忠实于自己的不完美。(小人常戚戚,小人出来混也是要还的)
  • 儒家气质:刚毅、笃实、正大、平易。是阳光下的智慧,是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乃儒家的气场,小宇宙)
  • 儒家思想是阳光、空气、水和粮食,是大道。(就这句话,跟我书里“白纸男”那章张的一句话写得一样一样的,我很激动!)
  • 修身,修身,再修身!(孔圣人版之成为更好的自己。)

佛家
  • 如果皈依,建议净土宗。(见佛就拜,知道自己很渺小,我执就弱。)
  • 明天我们将不理解今天的执着,就像今天的我们不再理解儿童时代为何执着的要那件玩具一样。(局部的放下、解脱、看破也好)
  • 不贪恋生,怎么会把死当做苦;不贪恋年轻,怎么会把老当做苦。(。。。。。。)

道家
    关于小国寡民
  •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井底蛙终于跳到井口向外看一了眼,又掉了回去;
  •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井底蛙终于跳出了井,发现街上又是一个新的井。整个世界是个井套井。
    关于道法自然
  •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狮子,成为兔子、耗子也不错,那就做好兔子和耗子。(我怀疑我是只狍子)
  • 真正的,不加掩饰的成为自己。(真正大潇洒)


道家、儒家、佛家,学谁好?信谁好?
      结合个人的气质,确立一个生命的体会方向。(限制未到之前,先修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枪毙的专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