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题匾鹅湖书院

标签:
名人与上饶康熙题匾鹅湖书院文化 |
http://s5/mw690/0017E13Rzy6O5UWFrqk64&690
鹅湖书院位于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鹅湖村,书院因地处鹅湖山北麓,故以“鹅湖”名之。它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与白鹿洞、岳麓等书院并峙海内,齐名天下。“大江以西古称文献之邦,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并称天下”。明景泰五年(1454年)大理寺正卿李奎的《重建鹅湖书院记》,高度评价了鹅湖书院的地位。
http://s9/mw690/0017E13Rzy6O5UZyUOS32&690
历史上闻名于世的“鹅湖之会”就发生在这里。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时称“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约请当时的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之魁陆九渊、陆九龄等论辩于鹅湖寺。他们在鹅湖十几日,在一起辩论为学工夫,吟唱和诗,相与激辩,不合而罢。这次讲学活动虽然未能使朱、陆双方的学术观点相归如一,但它是我国最早的著名会讲之一,是宋明理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在思想史、学术史和书院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陆九龄、吕祖谦、陆九渊、朱熹逝世之后,后人在鹅湖寺西侧建“四贤祠”,以为祀事,并在此聚徒讲学。南宋淳佑十年(1250年),理宗皇帝下旨赐额“鹅湖寺”,建“文宗书院”,尊称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为四贤,并在文宗书院内专设“四贤堂”供奉四贤像,以示纪念。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仁宗皇帝又下令在文宗书院内增设“会远堂”。明景泰五年(1454年)代宗皇帝下旨委托大学士李奎对文宗书院重新扩建,增设了泮池、四贤祠、书楼,并在祠内重塑了朱、吕、二陆四贤像,以鹅湖书院命名。
http://s6/mw690/0017E13Rzy6O5V1Z4I505&690
鹅湖书院依山面畈,风光秀美;龙虎狮象四山拱卫,林木参天;大源坑水汩汩北去,清碧见底;平畴广畈阡陌纵横,稻熟粱丰;殿宇宏制巧构,气象雄伟。唐诗“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描写的就是这一带富庶恬静的田园景色。书院东侧原有鹅湖寺,又称仁寿寺,为铅山县最早的佛寺之一。清同治《铅山县志》载:寺“以鹅湖山得名。唐大历中(766—779年),大义禅师结庵峰顶,后移临官道。”书院西面即为古官道。南宋时,迁都临安,这条道为福建通往京都的主要通道。朱熹当年寓居崇安,往返京都,此为必经之地,偶尔小憩几日,实为修道和做学问的极好处所。
http://s8/mw690/0017E13Rzy6O5VaOt2y42&690
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四贤十分敬仰,因此,非常重视鹅湖书院。到了清代,历朝帝皇更是十分重视鹅湖书院的维修和扩建,顺治四年(1647年)江西巡抚蔡士英捐资扩建“鹅湖书院”,并立碑将其与白鹿洞书院、象山书院、白鹭洲书院列为江西四大书院。
http://s16/mw690/0017E13Rzy6O5V7h2r9a3&690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白潢奉命镇抚西江。陛辞之日,爱新觉罗玄烨亲自为鹅湖书院书写匾额一面,楹联一对。额日:“穷理居敬”,联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白潢收领御墨,敬谨制备,镂刻填金,护送西江。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自潢敬奉御书匾联,赍至书院悬挂。悬挂之日,“衣冠士庶,扶杖来观,凤翥鸾翔,光腾霄汉,合省荐绅,上表恭谢。”西江之士请白潢作记以纪其盛。
http://s9/mw690/0017E13Rzy6O5VeJnVhd3&690
为迎御赐匾联,知县施德涵复对书院进行大规模扩建,使书院占地面积达二万余平方米。扩建后的鹅湖书院“规模宏敞,制度聿新”,形成了“外头门;次泮池;中建大堂,内堂奉四先生神主”;“后建御书楼;两旁各建号房二十楹为士子肄业之所”的建筑格局。整个书院五进五出,错落有致,回廊曲径,四通八达,融成一体,院内石坊雕刻精美,朱红色的御书楼,飞阁流丹,香樟、桂柏,绿树成荫,花香鸟语,给求学士子一种安恬的庭院学习环境。
http://s12/mw690/0017E13Rzy6O5ViDZbFcf&690
在书院整体建筑南北朝向的中轴线上,屹立着一座全部由青石材料雕琢而成的牌坊,北额为“斯文宗主”四字,南额为“继往开来”四字。青石牌坊高大宏伟,非常壮观,占地面积为14.77平方米,高7.49米,长约为6.4米,宽2.3米,是一个四柱三间五楼式冲天顶石牌坊。上下间架结构均衡有致,雕刻题材丰富、工艺精湛、技法娴熟,采用了透雕、圆雕、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手法。图案有朱笔、香囊、宝鼎、琴、棋、书、画等,既美观,又彰显了书院的文化内涵。青石牌坊上共有大小鲤鱼18尾,象征着从四面八方来到鹅湖书院求学的学子,学有所成,有朝一日鱼跃龙门。
http://s12/mw690/0017E13Rzy6O5VlHg8W82&690
康熙帝为书院题写的“穷理居敬”匾和“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楹联,以铅山的形胜借喻朱子理学的要旨,揭示了朱熹理学的治学之道和致精之本。楹联中提到“章岩”、“石井”,实指铅山的名胜。章岩在河口镇北,铅横公路东侧,一个巨大的半圆崖洞。赭红色的洞顶上,天然嵌有一圆形白色岩心,如一轮满月。虽磨凿无损,其形不变。周布白色圆形晶点,似群星拱月,即为“章岩月朗”。洞中原建“宣梵院”,俗称章岩寺,洞口上刻“宣梵天”三字,相传为朱熹亲笔所题。鹅湖山西南麓,旧县城永平镇北偏东2公里处,有石井一眼,是铅山名景之一。石井面积约百余平方米,水深约二米,澄碧如镜,可鉴须眉,泉石交映,景致可人,康熙题联“石井波分太极泉”句,即指此处。
http://s13/mw690/0017E13Rzy6O5Vq8vjwb6&690
七百多年来,书院递兴递废,历经沧桑;而今基址无改,古朴依旧。它是我省公布的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经修复后向社会正式开放,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昔日的“仁山知水”“圣域贤关”,如今已成为千人仰谒,万人崇瞻的浏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