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约会”医生(复诊)的时间不可能一致,但其实疾病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要患者听从医生的医嘱,遵从以下原则,一般不会出太大偏差。
“约会”时间要参考医保规定
慢病患者复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医生主动约你:上次看医生时,医生告诉你的复诊时间。医生在诊疗的最后常常会这样叮嘱患者:“两周(或者其他时间)后来复查”。
你主动约医生:在约定时间没到的情况下,你感觉身体出现异常,需要提前就医。
复诊也要参考医保规定。一般慢性病,医保规定时间是两周。外地患者可以延长到四周。
不需治疗 复查同样重要
这里我们请北京地坛医院邢卉春教授以乙肝为例和您聊聊与医生的“约会”时间。
邢主任说,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家长带孩子来看病,孩子16岁,体检时发现大三阳,赶紧到北京地坛医院挂了专家号,结果一看,孩子现在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来医院复查。家长不明白,让医生给解释一下,什么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什么样的不需要治疗。是不是我们就不用管他了?还是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呢?
这里就涉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两种情况。①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血清ALT和AST正常。②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
上述情况均暂时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通常第一种情况每3~6月检查一次;第二种情况需要每年检查一次。上述的那个16岁男孩就属第一种情况。但当肝脏炎症活动、肝纤维化进展时就需要积极治疗。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暂时不进行治疗,每三个月、半年进行随访。
没有不舒服 也要按时“约会”
为什么强调要半年随访一次呢?邢主任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次就诊就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了。患者很年轻,从来不觉得自己澳抗阳性是潜在的威胁,也从来不到医院做检查,等到真的来医院已经是疾病晚期了。前不久,一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感染乙肝病毒多年,平时一直感觉身体挺好,没有任何不适,从不检查,经常加班熬夜,还喝酒,直到肚子大了、腿肿了才到医院看病,B超检查发现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晚期、肝癌了,没过两个月就去世了。
患者不能单凭自己的症状和感觉来判断病情,因为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常常很隐匿,肝脏损害程度与症状不成正比,必须进行客观的检查。有的学者把乙肝病毒比喻成潜伏在体内的隐形杀手,它对肝脏的损害经常是悄无声息的,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都没有症状。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这种关注就是要自觉到正规医院由医生来进行定时监控,不能单凭自己的感觉。等到身体出现不适,肝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出现不适 别再等约定时间
再说说需要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邢主任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每两周或一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许多遵从医嘱指导的慢肝患者,同样生活质量很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出现乏力或皮肤、巩膜黄染加深,肚子胀得厉害,要主动和医生“约会”,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就别等两周、一个月的约定时间了。
盘点常见病约会医生时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傅锦秀
高血压 复诊时一般要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和肾功能早期损伤指标,同时还要每年查一次颈动脉B超。如果是控制比较稳定的高血压,复查频率为3~6个月一次。如果是不稳定高血压,则需1~2周复查一次。
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除了定期监测血糖外,患者每1~2个月还要到医院查一次血脂与肝肾功能,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1年查一次眼底与尿蛋白。
冠心病 病情稳定后每3~6个月复诊一次。
心力衰竭 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了解心功能状况,调整用药,评估是否需要特殊治疗。
瓣膜病 在需要手术干预之前,没有心衰症状的可以每年复查一次超声心动。病情进展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
甲状腺疾病 对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来说,在激素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需要3~6个月复查一次。复诊主要是为了评估药量合适与否。对患有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来说,需要每6~12个月做一次彩超,以观察结节的生长情况、大小,防止恶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复诊时需要评估免疫学功能,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尿常规,还需要测生化指标、自身抗体,关节症状明显的需要做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时除了控制症状,还需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幽门螺杆菌,若有感染,需要服药杀菌。慢性萎缩性胃炎被消化科医生视为癌前病变,还需要每半年查一次胃镜,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
老年期抑郁 中医治疗该病很有特色,患者需要每两周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舌苔、脉象等调整处方。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约会”时间要参考医保规定
慢病患者复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医生主动约你:上次看医生时,医生告诉你的复诊时间。医生在诊疗的最后常常会这样叮嘱患者:“两周(或者其他时间)后来复查”。
你主动约医生:在约定时间没到的情况下,你感觉身体出现异常,需要提前就医。
复诊也要参考医保规定。一般慢性病,医保规定时间是两周。外地患者可以延长到四周。
不需治疗 复查同样重要
这里我们请北京地坛医院邢卉春教授以乙肝为例和您聊聊与医生的“约会”时间。
邢主任说,先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一位家长带孩子来看病,孩子16岁,体检时发现大三阳,赶紧到北京地坛医院挂了专家号,结果一看,孩子现在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来医院复查。家长不明白,让医生给解释一下,什么样的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治疗,什么样的不需要治疗。是不是我们就不用管他了?还是该定期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呢?
这里就涉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两种情况。①慢性HBV携带者:血清HBsAg和HBVDNA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血清ALT和AST正常。②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e阳性或阴性,HBVDNA阴性,肝功能正常。
上述情况均暂时不需要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通常第一种情况每3~6月检查一次;第二种情况需要每年检查一次。上述的那个16岁男孩就属第一种情况。但当肝脏炎症活动、肝纤维化进展时就需要积极治疗。所以我们的建议是暂时不进行治疗,每三个月、半年进行随访。
没有不舒服 也要按时“约会”
为什么强调要半年随访一次呢?邢主任说,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次就诊就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了。患者很年轻,从来不觉得自己澳抗阳性是潜在的威胁,也从来不到医院做检查,等到真的来医院已经是疾病晚期了。前不久,一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感染乙肝病毒多年,平时一直感觉身体挺好,没有任何不适,从不检查,经常加班熬夜,还喝酒,直到肚子大了、腿肿了才到医院看病,B超检查发现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晚期、肝癌了,没过两个月就去世了。
患者不能单凭自己的症状和感觉来判断病情,因为慢性乙肝的临床表现常常很隐匿,肝脏损害程度与症状不成正比,必须进行客观的检查。有的学者把乙肝病毒比喻成潜伏在体内的隐形杀手,它对肝脏的损害经常是悄无声息的,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都没有症状。作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这种关注就是要自觉到正规医院由医生来进行定时监控,不能单凭自己的感觉。等到身体出现不适,肝病可能已经很严重了,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出现不适 别再等约定时间
再说说需要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邢主任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每两周或一个月到医院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许多遵从医嘱指导的慢肝患者,同样生活质量很高。需要注意的是,在正常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出现乏力或皮肤、巩膜黄染加深,肚子胀得厉害,要主动和医生“约会”,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就别等两周、一个月的约定时间了。
盘点常见病约会医生时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傅锦秀
高血压 复诊时一般要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和肾功能早期损伤指标,同时还要每年查一次颈动脉B超。如果是控制比较稳定的高血压,复查频率为3~6个月一次。如果是不稳定高血压,则需1~2周复查一次。
糖尿病 糖尿病是全身系统性疾病,除了定期监测血糖外,患者每1~2个月还要到医院查一次血脂与肝肾功能,每3个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1年查一次眼底与尿蛋白。
冠心病 病情稳定后每3~6个月复诊一次。
心力衰竭 一般3个月复查一次,了解心功能状况,调整用药,评估是否需要特殊治疗。
瓣膜病 在需要手术干预之前,没有心衰症状的可以每年复查一次超声心动。病情进展后,每3~6个月检查一次。
甲状腺疾病 对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减低来说,在激素水平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需要3~6个月复查一次。复诊主要是为了评估药量合适与否。对患有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患者来说,需要每6~12个月做一次彩超,以观察结节的生长情况、大小,防止恶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复诊时需要评估免疫学功能,每3个月复查一次血、尿常规,还需要测生化指标、自身抗体,关节症状明显的需要做相应的影像学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时除了控制症状,还需要每3个月复查一次幽门螺杆菌,若有感染,需要服药杀菌。慢性萎缩性胃炎被消化科医生视为癌前病变,还需要每半年查一次胃镜,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
老年期抑郁 中医治疗该病很有特色,患者需要每两周复诊一次,医生会根据舌苔、脉象等调整处方。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