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生感慨

(2013-11-02 21:29:46)
标签:

杂谈

..转!-华东医院麻醉科郎非非,写的真好! <写在温岭事件之后>温岭市一医院五官科主任王主任遇害以来,太多复杂情绪参杂,一时不知如何梳理。 我震惊,又一起医生遇难事件发生,今年已经好几起了。 我疑惑,是什么样的仇恨要让患者先把自己折腾成精神病,再卧薪尝胆反复练习,然后择期拿起刺刀对准医生的心脏,又稳又狠又准的刺下去。 我恐慌,因为我也是医生,会不会有一天我也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 我难过,媒体可以疯狂报道葛兰素的丑闻,可以热衷菲姐亚鹏的离婚,可以追踪李某某的轮奸案,可以想出“缝肛门”这么匪夷所思的标题,却不可以为我们的同行死于非命占用一丁点儿的篇幅和版面。 我失望,朋友圈朋友不少,在温岭消息封闭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愿意转发在温岭现场医生发来的呐喊声。 不过,我还有欣慰,所有同行同道这个时候都在朋友圈相互安慰守望相助,不管认识不认识。 当然,我还有感动,一些非医学专业的亲朋好友转贴鼓励,为珍惜兄弟的情谊也好,为尊重医生的专业也好。一个认识不久的姐姐第一时间回帖说:也许有阳光没有照耀的地方,但我相信,绝大部分医生,即便在阴雨天,他(她)们的内心都是充满阳光无限灿烂的。看到这句话,我想哭,朋友们,我们是多久没有被这么无条件的信任过了呀? 记得曾经,自己一个最亲的人,在我因为要加班为一台重要手术上麻醉而不能履行对她的承诺时,随口就说:你可不可以不要拿这个红包,或者把红包给你同事,让你同事做。我怒了,从什么时候起,在一些人心里,我们医生已经沦落为不拿红包不开刀不看病的地步了,而且这个医生还是她最亲的人,亲人间姑且没有信任,何况病患和医生之间呢?所以,后来的后来,我离开了这个所谓的亲人,义无反顾。 于是,我理解了我那些冷漠的小伙伴们。如果让他们用关键词表达对医院和医生的印象,都会有哪些呢?红包、回扣、无良医生、医疗事故、看病难、看病贵、排队时间长、服务态度差,不管怎么样,医院医疗环境肯定有问题,肯定需要整顿。 是,任何一个医务工作者,都比患者更迫切的希望医疗环境可以改革。看看我身边的同行朋友吧,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坚持工作。 门诊一个半天三四百个号,遇到月初来秒杀药物的,一早就像上战场一样,带着口罩,一方面是因为怕交叉感染,还有一方面是因为怕一张疲惫的脸庞被患者投诉说不会微笑。 手术室里,择期手术急诊手术连轴转,加班十几个小时常有的事,手术台上一组医生如雕琢艺术品一样,细心操作每一个细节,洗手护士,豆蔻年华,几乎从来没有按时吃过饭,多少人不是一站八小时甚至更长,一个星期有几天按时回家吃晚饭,更别说有时间和男朋友约会了。 消化内镜专业的兄弟,休息时间24小时ON CALL,无数次从同学聚会现场风尘仆仆赶回医院给病人做急诊内镜。 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麻醉科医生,但凡重大手术,都习惯提早半小时进手术室,检查机器,做好一切准备。手术结束,还要做好访视,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我享受每一次手术后把患者安然唤醒的一刹那,我欣喜每一个高难手术后患者康复出院的消息,我感谢同行的每一次信任的托付,我感恩病人每一次发自内心的谢谢。至今都收藏着一对年轻夫妇结婚时特地送来的喜糖,彷徨无助时就拿出来看看,顿时感觉内心又充满了力量。 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如果纯粹为了生存,为什么我们不可以选择轻松一点的职业呢?上班搞临床,下班忙科研,为病人的疑难杂症操心着急,为老板的科研课题焦头烂额,还要为亲朋好友看病而上串下跳。图钱吗?收入水平永远在中学同学中处于中下水平,同学组织的豪华腐败旅游从来都不好意思参加。图自我价值吗?升职称的条件一年比一年苛刻,把一个个临床一线的医生往科学家的标准逼,看好100个病人不如写一篇有用的文章。图社会地位吗?患者对医生还有信任吗,质疑你算是理性的,谩骂你只是提醒你,动手打你又怎么样,不揣把刀捅上来已经是对你客气的。 好悲凉啊,学医第一天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还犹在耳边,当时觉得自己选择的是一个多么崇高的职业啊,所有同学都是意气风发,因为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站到了一个神奇的位置,让原本应该和谐的医患双方有了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矛盾还在一步一步越演越烈,已经上升到“刀光剑影”的高度了。 我们可以接受医生这个职业在中国不可能成为最有地位最有价值的职业,因为就现阶段而言,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标准来评价地位和价值;但是我们绝对接受不了医生这个职业成为生命都不能保障的职业,我们的手术刀是用来切出病患,不是用来防身的啊。 温岭事件发生,听说王主任的家属已经得到赔偿,所有以悼念为主题的集会也被取缔,除了朋友圈里同行同道们灰了的头像,似乎一切都正常了。可是,事件发生以来媒体、社会的反应,却寒了千千万医者的心。 明天的太阳依然升起,我们依然会用仁心仁术对待每一位患者,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非典、地震、禽流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会忘了我们的誓言和使命。 可是,没想到这次我们面对的危机竟然是我们全新付出的对象。这已经寒了的医者心,你们,用什么来温暖,这已经伤了的天使情,你们,用什么来补偿。华东医院麻醉科郎非非 于2013.10.31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