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着尾巴的新疆
——新疆行之二
前天夜里,很花了一番心思,挑选照片,上传图片,配文字,搞几个小时,结果丢失。如果不是配照片,就通过文档起草然后粘贴了。邮箱写信,都有自动保存功能。新浪博客为什么没有呢?一下子败了兴趣。朋友让记录一下旅游观感,就简单地写写吧。
3位老师约我到北疆旅游,推选我为“带头大哥”。他们既是长辈,又是老师,理应为他们服务。于是,我们4人组成一个旅游团。
在东线行走,穿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人烟稀少。沿途稀疏的小镇,小得让人心疼,像营养不良、头发枯黄的孩子。
汽车加气的时候才能上厕所。熏得流泪的旱厕。
西线之行,多了绿色。即使有荒漠,也可以看见骆驼。
什么“塞外江南”?蹩脚的比喻,平白无故地降低了这种大美。
江南的烟红柳绿、小桥流水,是一种小巧玲珑的美,处处精雕细刻的痕迹,萦绕着女人的胭脂气。这里的天高云淡、大开大合,则是一种天然的大美,充满了豪迈气息。
图瓦人村落(隔车窗拍摄)。
到了喀纳斯附近,完全是另外一种“世外桃源”了。准确地讲,应该叫“世外仙境”。放眼望去,处处草甸,处处牧场,处处牛羊……完全颠覆了几十年的思维定势。原来,还有比“桃花源”更迷人的地方。
天高地远,阳光普照,空气清新,牛羊成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算了吧,到了喀纳斯,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天堂。
返璞归真在新疆。
在这样的地方“隐居”,才叫生活。
有一首形容大尾羊的顺口溜:“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穿的是羊绒衫,戴的是工艺品,走的是黄金道,睡的是绿地毯,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拉的是六味地黄丸。”
草甸上的牛、马、骆驼,都不停地摇着尾巴。身临其境,你才能体验到,它们摇尾巴不是为了驱赶蚊虫,而是悠哉乐哉。
羊,本来没有细长的尾巴。人们习惯把它们的屁股称为尾巴。
赫赫有名的新疆大尾羊,成群结队,每天在草甸上像梳头一样悠悠地向前推进,一边尽情地吃草,一边欢快地摇着丰满的大屁股。
公羊尾巴上下摇。母羊尾巴左右摇。
那分明在对话。公羊:来呀、来呀。母羊:不去、不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