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心中的“南盛北付”

(2009-12-29 10:51:49)
标签:

盛可以

付秀莹

熊万里

分类: 文坛边鼓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以这种方式来称呼武林顶级大侠,是江湖上流行的古老把戏。按这个招数形容文坛上的两位女将,很有些俗套。你说我八卦也好,无聊也罢,反正我寻不到更为恰当的表达方式。你不要抬杠,我在标题上特意加了“我心中的”。

我从去年开始学写小说,首先要读小说。读来读去,发觉可读的作家很多,想重复读第二遍的好像只有四五人,而且只是他们的小部分作品,女作家中只有盛可以(深圳)、付秀莹(北京)。

盛可以的小说,我更喜欢早期的短篇。她的短篇小说集已出版多年,搜遍网络也买不到,只能在电脑上阅读。

我读付秀莹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是刚爆芽的新秀,还没有集子出版。

我不喜欢在网上阅读,所以就把两位女作家的部分小说打印出来,拿到印刷厂装订得漂漂亮亮。她们的短篇小说是可以反复揣读的。候车,睡前,饭后,均可信手翻上几页。

我在《阅读与思索》里已经谈到盛可以。她的个别小说,我已经读了不下5遍。是她最先启发了我,细节对小说的妙处,虽然我还不能心领神会。

读付秀莹是因为高涛的推荐。高涛一下子推荐了很多短篇小说。我只读进去了付秀莹。

盛可以和付秀莹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就像她们的名字一样,“环肥燕瘦”。

盛可以盛气凛人,像一把锋芒跳跃的匕首,常听见刀锋划肉切泥、刮骨断筋的声音。

付秀莹委婉含蓄,像一方晶莹剔透的豆腐,无声无息地蕴含似水柔情,自自然然地沁出飘香的浆汁。

她们一如烈马抽鞭,一如绵羊咀嚼;一如瀑布倾泄,一如小溪潺潺;一如闪电,一如习风。

高涛也给我介绍了“短篇王”刘庆邦的创作谈和小说。对我启发很大,但,我并不特别喜欢刘庆邦的作品。还有其他一些名家的小说,我都不是那么喜欢。他们的作品往往存在一些刺目的硬伤。一是过度的细节描写,影响了小说的节奏和气韵,削弱了读者耐心。而“南盛北付”,因为得心应手地驾驭了文字,赋予极大的张力,即使再密集的细节描写也不觉赘态,多一分不显肥,少一分却显瘦。二是作者强加的啰啰嗦嗦的介绍性文字太多,过多的旁白像补丁摞补丁,以生硬讲述来告诉读者一些枯燥的信息,不能巧妙处理。三是缺乏单纯的文字美感,缺乏真正个性化的语言。有种游戏,蒙了眼睛摸老婆。如果隐去作品姓名,我们能一下子猜中的作者又有几位?

人们常说小说首先是语言的艺术,又有几位小说家的语言能称得上艺术?一些获过大奖、位居“要职”的女作家,确实创作过好作品,但是对我的写作并没有多大的启迪。我硬着头皮去学,就是得不到收获。读“南盛北付”的小说,我悟到很多。我认为她们在艺术修养上已经超越了那些所谓的大家。套用江湖术语,她们的深厚内力早已盖过武林前辈。甚至可以说,她们的起点已在很多人的终点之上。很多作家作品存在磕磕绊绊的病句,画蛇添足的废话。付秀莹的文字,我几乎看不到任何瑕疵。这不仅体现她的功力,同时看出她的严谨。

当然,“南盛北付”也有局限,主要表现在选材上。特别是付,与很多刚出道的作家一样,主要是回忆自己熟知的童年、家乡、生活。想象力、深掘性,尚未充分展现。题材偏旧、寻常,思想上没有独到发现的作品,往往靠文字的魅力征服读者,靠超常的近乎天份的叙述技艺博分。付的个别短篇小说,同时可以作为散文欣赏,已经成为唯美叙述的范本。

盛可以在2002年获得了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给她的授奖词中写道:“现在,除了她自己,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她向新的文学高度进发。”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付秀莹。

我不会使用专业的术语来评论她们,只能用最通俗的语言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南盛北付”的喜爱。我想,“南盛北付”,绝不仅仅只是我一个人心中的称呼。

2009年12月28日下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