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闻袁自如⑴被逮》两首注译解读
(2015-02-08 09:17:2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偶得 |
孙承宗《闻袁自如⑴被逮》两首注译解读
按:看到网友贴出孙承宗写袁崇焕的两首诗,在进行解读,我跟帖发表了一点看法。后来又想,何不把自己的看法整理成自己的帖子,发到凭栏,既独自成贴,又可以就教于网友。所以不管自己学识浅薄,发了出来。
其一
甘泉⑵烽火彻重愇⑶,信手提戈护九扉。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
风惊鹤表⑷丁威⑸去,雪满鹅池中令⑹归。闻说长杨⑺枝上鹊,羞同胡马向尘飞
注释:
⑴自如: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
⑵甘泉:秦汉宫名。
⑶愇:怨恨。
⑷鹤表:即华表。古代设在宫殿、陵墓等大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大石柱。
⑸丁威:丁令威 ,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
⑹中令:中书令的简称。
⑺长阳:秦汉宫名。
今译:
京城燃起的烽火招来对你的怨恨,
你随即提剑赶来保卫九门。
一缕愁肠痴心看着御赐的宝剑,
几行血泪洒满你的战衣。
大风惊动华表丁威化仙归辽了,
降雪覆盖鹅池王中书只能离开官场。
听说长阳宫树枝上的鸟雀,
也不愿意随着胡马扬起的灰尘飞翔。
其二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⑴尔前生。恢疆五载承天语⑵,却虏⑶三师傍帝城。
魏绛⑷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⑸更无兵。东江⑹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注释:
⑴曾铣:嘉靖年间被冤杀的名将。
⑵天语:是皇帝的诏书。五年复辽是袁崇焕提出的,但是崇祯认可了他的主张。所以孙承宗说是“承天语”。
⑶却虏:却敌,打退了敌兵。“却”,不能理解为“但是”,应理解为却敌的却。
⑷魏绛:魏绛提出和戎的策略,是基于当时晋国的内部形势。
⑸汾阳单骑:唐代宗重新起用郭子仪的时候,他的麾下才数十骑,收编民间马匹补充队伍,赶到洛阳,救下了许多皇室成员。
⑹东江:广东珠江的支流。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以地名(河流)来指代袁崇焕,不是皮岛的意思。如果理解为皮岛就错了。
来说说这第二首诗
【练尔多方练未成,空闻曾铣尔前生。】
曾铣,嘉靖年间被冤杀的名将。
这句可以理解为:我希望你多方历练,但是你还是没有能够做到人情练达,听说你就要成为第二个曾铣了。
【恢疆五载承天语,却虏三师傍帝城】
天语,是皇帝的诏书。五年复辽是袁崇焕提出的,但是崇祯认可了他的主张。所以孙承宗说是“承天语”。却,不能理解为但是,应理解为却敌的却,是打退了敌兵。
这两句如果翻译成白话:
你接受天子的诏书,准备五年复辽。你在京城边和敌兵鏖战,打退了它们。
【魏绛偏和原有恨,汾阳单骑更无兵。】
这两个典故,是在称赞袁崇焕有勇有谋。
魏绛提出和戎,是基于当时晋国的内部形势。代宗重新起用郭子仪的时候,他的麾下才数十骑,收编民间马匹补充队伍,救下了许多皇室成员。
【东江千古英雄手,泪洒黄龙半不平】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东江是广东珠江的支流,所以东江是以地名(河流)来指代袁崇焕,不是皮岛的意思。
所以这句是说,你袁崇焕是千古难得的英雄,象岳飞一样壮志未酬,未能直捣黄龙,令人泪洒。
需要说明的是:千古两字作何解?有网友说,孙承宗写这诗时,袁崇焕还没有死,所以这句不可能是说袁崇焕。查一查《汉典》的话,就会明白千古在这里该作如何解释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