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说天下事 |
这一段时间晚上天天看央视八套播出的“审计报告”,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审计人的工作和生活的电视剧。据报道,这部戏成功塑造了以方宏宇为代表的优秀审计工作者的形象,反映审计工作者的艰难和辛苦,歌颂审计工作者为维护国家利益,守护国有资产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部电视剧确实是成功的,开创了反映审计工作的先例。剧中人方宏宇的无私无畏、坚持不懈,童北海的清贫廉洁、以身殉职,都是很感人的。
但是,该剧在成功之外,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剧中的情节,当审计商业银行时,审计员叶莹—行长的女儿依法回避了。但是在剧中最重要的审计活动,审计高速集团,身为特派员的方宏宇与当事人有着亲情关系,却没有回避,也无法回避,否则戏演不下去了。也许,剧作者的目的是把方宏宇放在国法与亲情的矛盾焦点上,反复突出他的六亲不认,赞扬他执法如山的高尚品质。可是,问题就在这里。
剧本刻意把方宏宇处于感情的包围之中。交通厅长杜慧卿,兼任着最重要的审计对象高速集团的董事长。她是方宏宇的杜姐,从小患难与共,有着抚育之恩,不是亲姐,胜似亲姐。副省长范翔忠是方的老上级,有着知遇之恩。这两个实权人物有意无意充当着高速集团的总经理、坏人孙立新的保护伞。还有杜姐的女儿赵欣,受孙立新的利用,干了些坏事,方宏宇是她的小舅。于是方宏宇在这3个人物的感情包围之中,左冲右突,时时被亲人抱怨,被指责为六亲不认。虽然后来胜利了,方宏宇却不得不发出成了孤家寡人的感叹。情节因此而曲折,故事因此而动人。
如果让方宏宇依法回避不就得了吗,何必让他饱受感情的煎熬呢?派没有利益关系的其他人来干这件事不是更好?然而,剧作者这样写,观众也喜欢看这样的感情冲突。可是我的思考告诉我,这是中国人的清官情结。我们现在还到底要不要宣扬清官情结?
清官情结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封建社会的政治是否清明,取决于皇帝。如果遇到开明而有为的君主,如唐太宗、汉文帝,政治就清明。如果遇到或昏庸或暴虐的皇帝,老百姓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为数不多的清官身上。最典型的就是包公了。包公是六亲不认的,他把他的嫂娘的儿子包勉也杀了。
如今我们的社会是强调民主与法制的社会,不再需要通过清官六亲不认来执法,那样的话太勉为其难。而需要通过健全的法制建设,人人依法行事,在不必要的时候,尽量避免亲情和法律的冲突,这不是更好、更人性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