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抗日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
(2010-09-11 08:37:0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抗战历史 |
枣宜会战之湖阳镇战斗(在湖阳镇战斗中,师长石觉指挥第4师击溃日军第40师团第234联队,击毙其大队长2名,毙敌1000多人,缴获甚多。当时我任第4师万宅仁第11团第3营营长)一结束,我即奉命率部向枣阳方向搜索前进。5月17日(1940年),我率领部队沿着一个山坡行进时,突然从汉口方向低空飞来了4、5架飞机,我立即命令部队疏散掩蔽。可飞机并没有投炸弹而是投了不少传单。我坐在山坡上接了一张。传单上写着:支那大将张自忠总司令战死。我心头一震,半信半疑。不幸噩耗很快得到证实,我心伤悲。
想我官兵在湖阳镇奋勇杀敌时,就在相距约80公里的宜城县南瓜店前线,加上将衔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中华民国政府1939年5月授予他加陆军上将衔)正亲率部队与敌重兵(飞机大炮支持的日军第39师团主力)激战,全身负伤8处,于5月16日力战殉国。堂堂集团军总司令竟在第一线决死指挥抗击强敌,举世莫比也!张自忠将军是中国抗战中牺牲的第一位集团军总司令(另一位是1944年5月殉国的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
张自忠将军真乃我中华抗日军人之魂也!长城抗战中,张将军率部在喜峰口与日军血战,重创日军,他在喜峰口前线告诫所部营以上军官:“日本人并没有三头六臂,只要我们全国军民齐心协力,与日寇拼命,就能将日寇打出中国去。国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为国捐躯,重如泰山”;台儿庄战役中,张将军率部与日寇精锐坂垣师团激战七昼夜,抱定拚死的决心,曾致电长官:“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终获临沂大捷,粉碎了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的企图,为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武汉会战中,张将军率部在潢川与日军重兵激战12昼夜,他下达
为表敬仰,特录张自忠将军战死当月对所属师团主官之亲笔昭告:“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国民政府授予其少将军衔),1942年9月,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为纪念抗日牺牲的东北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杨靖宇将军,1946年2月,中共东北人民政府将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1940年7月,中华民国政府追赠张自忠为陆军上将),1944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明令将宜城县更名为自忠县。宜城县政府于1945年3月1日举行更名典礼,即日正式启用“自忠县”县印。可49年后,左权县和靖宇县县名不变,而自忠县却改为宜城县。不公平矣!国家民族至上,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利益,这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基本准则。这也应是国民的基本常识。难道因为连日敌都奉为“壮烈战死的绝代勇将”的张自忠将军不是中共党员,就不能恢复自忠县县名吗?如今已经是21世纪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对内战耿耿于怀是不明智的。恢复自忠县县名,缅怀抗日英烈,弘扬民族精神,善举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