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目前的医患关系有点让人心焦,根源除了体制上的问题还有就是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病人进了医院有被任人宰割的感觉。如何解决呢?国外有一种提法叫医患共同决策(share decision making),充分尊重病人和家属的意愿和价值观,给他们对治疗措施做出自己选择的权力。国外的研究发现,医患共同决策可以提高医疗的依从性,患者的满意度,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属在医生告知需要溶栓或做支架时犹豫不决,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造影后告知家属,冠脉病变的情况,建议选择支架、搭桥还是药物治疗,请家属做选择。经常会遇到,家属一脸茫然,说听大夫的或再咨询其他朋友的意见。说明国人对疾病和健康知识还是比较缺乏,在此给出一些建议,以利于更好地参与到医疗决策中来,提高医疗质量。
1.打好外围准备仗,通过网络和书籍对疾病做充分的了解,包括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2.与主诊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到底有哪些方面需要病人和家属需要做决策,有针对性做准备。
3.不要过分迷信非主诊医生的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记住主诊医生才最了解病情;现在医学专业分科太细更新太快,非专科医生知识不全面或过于陈旧,意见仅供参考。
4.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治疗有好处必定也存在风险,决策前要充分考虑医生的建议,平衡风险和获益。
5.非紧急情况下,一时不能做出决策,主诊医生也不能给出很好的建议,可以要求延缓决策,带好所有病历资料,找比较权威的专家咨询意见。
6.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信任医生,医患信任是一切诊疗活动的基础。没有信任一切都是空谈。
另外,开发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工具和宣传资料,让家属和患者更直观的了解风险和获益,非常easy地作出决策。
真心期待让医患关系也变得轻松一些。
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小问题。比如,心肌梗死患者的家属在医生告知需要溶栓或做支架时犹豫不决,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造影后告知家属,冠脉病变的情况,建议选择支架、搭桥还是药物治疗,请家属做选择。经常会遇到,家属一脸茫然,说听大夫的或再咨询其他朋友的意见。说明国人对疾病和健康知识还是比较缺乏,在此给出一些建议,以利于更好地参与到医疗决策中来,提高医疗质量。
1.打好外围准备仗,通过网络和书籍对疾病做充分的了解,包括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2.与主诊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到底有哪些方面需要病人和家属需要做决策,有针对性做准备。
3.不要过分迷信非主诊医生的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记住主诊医生才最了解病情;现在医学专业分科太细更新太快,非专科医生知识不全面或过于陈旧,意见仅供参考。
4.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治疗有好处必定也存在风险,决策前要充分考虑医生的建议,平衡风险和获益。
5.非紧急情况下,一时不能做出决策,主诊医生也不能给出很好的建议,可以要求延缓决策,带好所有病历资料,找比较权威的专家咨询意见。
6.记住最重要的一点,信任医生,医患信任是一切诊疗活动的基础。没有信任一切都是空谈。
另外,开发一些简单易懂的小工具和宣传资料,让家属和患者更直观的了解风险和获益,非常easy地作出决策。
真心期待让医患关系也变得轻松一些。
前一篇:需要补充膳食补充剂预防癌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