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盘龙城7

(2018-06-24 12:15:32)

盘龙城

 

陂:意为池塘,水边,倾斜台地。

黄陂这块土地,最初不是叫“黄陂”。汉末黄祖在黄陂筑城,名黄城,建安十三年,魏王曹操在黄陂黄花涝置石阳县,为黄陂建置之始,南齐时期,今姚家集街道曾设置木兰县,北齐天保三年,文宣帝高洋于黄城置南司州和黄陂县,方有“黄陂”县名。

黄陂之名,与黄祖相关。黄祖屡打败仗,甘宁称黄祖“昏耄已甚”,将其大肆贬损,黄祖最终结局也是战败被杀!他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豪杰。

现代人极少将“黄陂”之名与黄祖联系起来。

从字面上看,人们很容易将“黄陂”理解为黄色的水边倾斜台地。

水边台地为何为黄色?难道植被稀疏黄土裸露?显然,绿陂、青陂、兰陂、芳陂之类的名称,更容易产生美感。

我对黄陂有着无限之爱!但是,黄陂也有令我不满意之处。黄陂中部多低矮丘岗,土壤瘠薄,随处可见斑斑驳驳的裸露黄土。低矮丘陵坡面平缓,较少发生水土流失,全世界湿润地区的低丘岗大都土层深厚,植被繁茂,何以在黄陂区有异?

以总筹思维分析,可能因为黄陂岗前平原面积宽广,地势低平,多雨年份洪水泛滥,长江、汉江、府河、滠河带来肥沃淤泥,因而在正常年份和少雨年份成为上佳的农用土地,农业易获丰收,居民较多,人丁兴旺,就如历史上尼罗河泛滥带来肥沃淤泥使下游河谷与三角洲得以兴盛一样。但是,也正因为岗前平原地势太低,古代无高堤厚坝庇护,每年汛期四水冲击,发生洪涝灾害的频率极高,洪水宣泄不畅,被洪水淹没的时间比尼罗河河谷与三角洲长,每次发生洪涝灾害都可能导致颗粒无收,而黄陂地区冬季寒冷,汛期遭受水灾,来年生活就可能失去保障,不像埃及河谷与三角洲那样,冬季最低气温很少低于14,尼罗河泛滥期之外有较佳条件种植粮食作物,因而,多人口的黄陂地区就必须依赖丘岗资源,以保障居民的起码生存条件。

可以想象,古代黄陂的低矮丘岗肯定开辟了大量农地,种植小麦、高粱、豆类等旱地作物,树木被大量砍伐,树蔸也被挖出,用作柴薪,灾害年份可能有人挖草根,吃树皮……

在低矮丘岗,越是植被繁茂,越少发生水土流失,若自然植被疏松,土地被大面积开垦,水土流失会严重得多!这大约就是黄陂丘岗土壤瘠薄的原因。

读者不要因此沮丧。黄陂丘岗可以建造丰字梯(本人所创的丘陵土地利用新方式,与梯级生命树园地的原理相似),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淤泥资源持续施用泥基复合肥,从而成为无水土流失的优质农地,可种植珍品树苗、有机茶、无药蔬菜、花卉等都市农业作物,并获高产值。

从黄陂丘岗土壤瘠薄、黄土斑驳裸露的缺憾看,取名“黄陂”,不是彰本地之胜,而是显本地之疵!

 “陂”是古汉语用字。现代汉语中,陂是偏僻字,仅在地名中出现,不少中国人不识,外国人就更不容易认识和记住了。

汉语是人类重要语言,全世界所有国际化语言都具备简明、易记、易理解、易传播特征,“陂”字不具备这个特征!

我国若再进行汉字简化,“陂”字一定会被废用!

黄陂要招揽国内国际人才,要吸引国内国际游客,要成为知名城区,“黄陂”之名有碍于实现目标!

黄陂可以拥有更理想名称。

“盘龙城”应该是黄陂区最佳名称。

“盘龙城”有三个字,在城市行政区中不常见,但是,三个字的城市行政区还是有的。与北京门头沟和石景山、重庆大渡口和沙坪坝、武汉东西湖等名称相比,盘龙城可高端、大气、响亮多了!

黄陂区设有盘龙城开发区,区名还能采用“盘龙城”之名么?

当然能!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后,并没人质疑“武汉市”名称与之同在的合理性。

改名成本很高,全国多地闹着改名,岂不泛滥?因而,中央不可能赞成地方更改地名。

虽当代中国不缺成功改名先例,我并不主张黄陂区积极改名。

但是,盘龙城可以成为黄陂区的别称,就如广州可以拥有“羊城”别称那样。

有了这一别称,我们可以对国内人才说:——您是龙的优秀传人吗?若是,请来盘龙城吧!

假设黄陂人奋发图强,创建了多项全国第一,顶托了黄陂区的崛起,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会将“盘龙城”之名赠予黄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花乡集锦4
后一篇:盘龙城6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