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腾格里!》之七

(2016-12-29 12:05:21)
标签:

沙漠治理

分类: 策划案例

  草莓甲

 

1.沉重之心

a.腾格里沙漠

暂时没查到腾格里沙漠扩张的信息。

全世界多风并有流动沙丘的沙漠都在扩张!腾格里沙漠位于重要的季风通道之上,刮风日多,流动沙丘占总面积66%,怎会没扩张?在火车路旁种防风林和格子草能遏制腾格里沙漠扩张吗?

怎么可能?!

腾格里沙漠绝对在向东南方向持续扩张的过程之中!沙坡头地区的高落差沙坡就是这样的扩张形成的。如果这一扩张趋势不被遏止,中卫市会被逐渐掩埋。

历史上,中国被沙漠掩埋的地区和城市可不少。

b.乌兰布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有大面积流动沙丘。

在强劲风力作用下,乌兰布和沙漠正在持续东扩。据资料记载,上世纪60年代初,乌兰布和沙漠东缘距乌海尚有30公里,此后不到40年,乌达区已有1/3的土地被沙漠吞没,沙漠东缘已由黄河西岸的阿拉善盟扩展到黄河东岸渤海湾区,侵蚀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且全部形成新月型、半月型流动沙丘,有的沙丘相对高度达50米!

说乌兰布和沙漠正在掩埋乌海市,没有错!只是需要强调市区还没受到大的威胁。当然,不清扫沙尘就是另一回事了。

c.巴丹吉林沙漠

我国有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巴丹吉林沙漠面积不断增大,以平均每年15-20米的速度向腾格里沙漠靠拢,已越过110公里长的雅布赖山,在两大沙漠之间形成三处明显“握手”。

在我看来,这样的认识不正确。

远古时期,腾格里地区未必是沙漠(有地质学家称曾是水丰草美之地),或者说,沙漠面积未必有现在大。如今腾格里沙漠巨厚的黄沙是从哪里来的呢?全是本地土壤沙化的结果吗?想想地理学原理,翻翻相关资料,查查谷歌卫星图像和地形图,怎么看都不像!

更合理的解释是:——从巴丹吉林沙漠被强风逐渐吹赶过来!雅布赖山豁口不是近期才“握手”,而是存在了很长时期的输沙通道!巴丹吉林沙漠中的黄沙很早就在掩埋腾格里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中的沙尘很早就在推动毛乌素地区沙化的进程!很早就参与了营造黄土高原 的自然壮举!

可怕啊!

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很大,主要为流动沙丘,沙漠中巨厚的黄沙也不是本地土壤沙化的结果,其主要部分应该是从西部的戈壁滩上吹过来的。戈壁滩地区本来也不会是戈壁滩,狂风将土壤、黄沙、粉尘吹走,留下了较重的石质成分,才形成戈壁滩。

即便是在今日,巴丹吉林沙漠仍然是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扩张的补给沙源。

可怕啊!

d.塔克拉玛干沙漠

33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

漠,西部经常刮强劲的西北风,东侧经常刮强劲的东北风,两个方向的风抄着刮,结果就是共同将大沙漠朝南边赶!一千余年来,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被向南“驱赶”了100公里!平均一年就向南“驱赶”1百米!楼兰、米兰、精绝、阿克斯皮力、买力克阿瓦提、喀拉墩等古城皆被沙漠埋葬!从出土文物看,其中留下汉代至南北朝文明印痕的喀拉墩古城遗址距今绿洲居民点300公里以外,由此可推知沙漠南侵的气势是何等之猛。

可怕啊!

这个过程并没终止。从长时间跨度看,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南的民丰、于田、策勒、洛浦、和田、墨玉、皮山、叶城、泽普、莎车等县市,都在被沙漠掩埋的威胁之下!

人民网记者:塔克拉玛干沙漠、库木塔格沙漠已多处“握手”相连。当地干部群众担心,如果两大沙漠最终交汇合拢,导致塔里木河下游的绿色长廊消失,将会造成大片绿洲被风沙堙没、内外交通阻断等更加严重的生态灾难。

若羌县委副书记陈升:若羌绿洲是塔里木盆地东部唯一建制县,一旦两大沙漠合拢,若羌绿洲将会成为沙漠中的孤岛,5万多群众将会受到生存威胁,塔里木河下游300公里长的绿色长廊将会消失,巴州首府库尔勒将会受到沙漠包围,塔里木盆地、阿尔金山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将失去最基本的支撑。

e.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被人们赋予了很多诗一般的赞颂之辞,这仅仅因它坐落在暴戾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面。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但上世纪中期后流动沙丘面积增大。只要有流沙,有主风向较为固定的狂风,该沙漠就会扩张!

f.北方沙尘暴

沙尘暴主要有以下危害:

破坏生存环境,损毁文明

狂风裹挟黄沙浮尘到处弥漫,降落。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部大平原发生了一场特大沙尘暴,仅从平原中刮起的肥沃土壤就达3亿吨!浩劫之后,众多城镇成为了荒无人烟的空城,许多人被迫向加利福尼亚迁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类似情形不知在我们中国的南疆地区发生了多少次,结果导致了南疆地区无数古城、古镇、古村的消亡。

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导致太阳辐射减少,气温下降,能见度低,人们健康和情绪恶化,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并可造成牲畜患病或死亡,农田沃土、种子、种苗被刮走,沙漠化加剧。2014423日,新疆尉犁县遭遇强沙尘暴,12时县域内能见度几乎为零,白天瞬间变黑夜。受沙尘暴影响,该县路灯、学校、小区、商铺等停电,客运站班车、出租车停止运营。

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199355日,甘肃省金昌等地发生强沙尘暴,受灾农田253.55万亩,损失树木4.28万株,直接经济损失2.36亿元,死亡85人,重伤153人。

危害交通

造成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或降落,使汽车受损或不能开动,使火车受损、停运或脱轨。

危害人体健康

含有毒化学物质、病菌的尘土可透过层层防护进入人的口、鼻、眼、耳中,若得不到及时清理,可对这些器官造成损害,病菌以这些器官为侵入点,可引发疾病。

沙蚀

高速运动的沙子能把建筑物、机械、作物表面磨掉一层。

沙埋

一次沙尘暴的沙埋厚度可达0.2-1米。

…………

我国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整个华北地区都经常被沙尘暴侵害,每次沙尘暴袭来,都是全民受虐、压抑、痛苦、无奈的时刻。

日本、韩国也常常被殃及。

g.西北风沙

河西走廊、新疆是全国乃至全球沙尘天气及沙尘暴多发地区。

尤其是南疆,全年有1/3是风沙日,大风风速最高可达每秒30米,为陆地罕见的11级风,摧毁力极大!由于南疆地区受西北、东北两个盛行风交叉影响,风沙活动十分频繁而剧烈,沙漠中流动沙丘占80%以上,春季表层沙变暖时上升气流发展,强飓风、强沙尘暴常常发生,使大气充满沙尘,扬尘可达海拔3900米。

南疆是一块资源富集之地,但南疆人民也是生活最苦的人民!南疆人民之苦,主要源自恶劣的风沙气候。

腾格里地区处于中国四大沙漠集聚的中间地带,每次河西走廊出现扬尘天气及沙尘暴灾害,腾格里皆当其冲,难于幸免!腾格里地区本身也能引发或加强沙尘暴,域内人民深受其苦。

无论腾格里的绿洲文明可达到何等高度,无论阿拉善左旗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优惠的招商引资条件对各地投资客有着怎样的诱惑,无论永春镇对国内外游人存在着怎样的吸引,频繁的沙尘天气和沙尘暴灾害都会令其黯然失色!

h.风电之敌

风电是无需燃料、不增加碳排放、可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

北疆、甘肃北部、内蒙古北部是我国风能资源最富集地区,基本都是多风沙地区,风沙会对风力发电机叶片造成损害。

机械形成的喷砂可以雕刻坚硬的玻璃,沙尘暴形成的沙蚀能将花岗岩墙砖光滑的表面磨损,风机叶片即使拥有抗风沙涂层,长期遭受沙蚀寿命也会降低。风机叶片涂层过厚,会增加叶片重量,增加启动风力,风能利用率会降低。

风机叶片长度可达几十米,与大型客机机翼的力学性能及构造近似,造价高昂。喷涂厚度较大的抗风沙保护膜,维修沙蚀产生的损伤,使用寿命缩短,都会增加开发与利用风能的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与煤电等传统能源相比,风能虽洁净,但开发与利用成本较高,世界各国都需要进行大幅度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规模化开发。发达国家的风电基地大都位于沿海地区,无风沙危害,中国风能富集区在北方,若中国风能开发比发达国家高出了不菲的抗风沙成本,会让人们觉得不具备经济性,因而,只能继续依赖煤电等传统能源,并忍受其产生的污染后果。

简言之,风能开发与利用成本的相对增加,可能成为中国开发与利用风能资源的主要障碍!

 

2.绿化新疆

国内有人提出这类方案,并造成较大影响:

大西线工程。建高坝长隧道,将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上游水引向黄河,年引水量达2000亿m³,再从河西走廊引向新疆,改造沙漠,绿化新疆。

引渤入疆。引渤海水至新疆地区,以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增加新疆湿润度,绿化新疆。

…………

现代中国基础工程建设实力世界第一,且远超世界第二。我以为,上述两个方案都能改良新疆气候,中国也有实力完成这样的工程。

这两个引水方案存在的重大问题不少,国内学术界很多专家都质疑甚至反对这样的方案。反对理由中,似乎没有以下内容:

从纬度看,我国大东部地区在副热带高压及西风带覆盖范围之内,地球陆地的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多为干旱的沙漠,如北非沙漠、阿拉伯沙漠等等;欧亚大陆的西风经西亚、中亚地区减湿后,已经相当干燥了,中亚五国已然沙漠遍布;我国大东部地区若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的过度控制,必定也是沙漠遍布!

为何我国华南、华东、华中、华西地区气候湿润、华北地区气候较为湿润呢?

是因为海陆热力差形成的季风气候福泽中国。

“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地气流异动可导致大气环流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在另一地区可被加强到猛烈程度,甚至可引发飓风!很显然,东南季风最重要启动地区——新疆地区的大范围绿化会降低夏季气温,造成该地区气压相对升高,导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的减弱。

季风的减弱当然不会进一步导致中国华北、华中地区成为沙漠!但是,降雨减少、干旱程度增加、沙漠化程度加重是必然结果。须知,中国北方沙漠化程度本就很重,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干旱年频率本就较高,大干旱经常成灾,历史上因严重干旱甚至引发大规模动乱,人口急剧减少,朝代更迭!

因工程措施导致气候恶化,这是恶化区人民绝对不能容忍的。假若华中、华北地区因大规模引水入疆导致气候恶化,两地区人民一定会强烈反对,直至大规模引水入疆不得不中止。

新疆干旱是大自然造成的,新疆人民不会抱怨别人。若大规模引水入疆改良了新疆气候,但因华北、华中地区的强烈反对引水又被国家中止,这说明什么?说明国家重华北、华中而不重新疆!政治上会引发怎样严重的后果?那时候,再给新疆民众讲述新疆本为干旱地区的道理是没多大作用的,因为政治演变从来就不会完全被“道理”所左右。

忽略季风的“绿化新疆”方案居然能在我国引起大规模讨论,不少专家学者卷入其中,我们这些中国人,当自省科学品质了!

 

3.沙漠之被

有一个工程措施,在不减弱季风的前提下可消除西北地区的沙尘暴,同时有利于风能的开发,并能增加华北、华中地区降雨量。

利用自然风力及人工手段平整流动沙丘,将方形耐风蚀的硬甲片铺在沙原之上,使沙漠固定,不再产生沙尘暴,不再流动,不再扩张。方形硬甲片在修整时最好能被人力搬动(修整可能极少发生,但安装风力发电机需建牢固基础,必须移动硬甲片),所以,面积不宜超过0.4平方米,平均厚度不宜超过6公分。

硬甲片可用多种材料、多种技术制作。综合考虑,可能以混凝土方形板材为最佳。为了在下小雨时增加沙漠漠面的雨水下渗量,可以将板材表面制成一个个的小凸起,凸起之间的凹陷中心有渗水小孔,形状如草莓外表,所以,可称为“草莓甲”。

镇沙甲、将军甲、金刚甲之类的名称更有气概,但是,人造甲压沙这件事本身就够有气概了,气概大得令缺乏胆识的人害怕,令不明事理的人批评,所以,不如用“草莓甲”这个温柔甜蜜的名称冲一下。

草莓甲有较大硬度和重量,理化性能稳定,耐风蚀雨蚀,可渗透雨水,蒸发水量则极小,单块草莓甲面积不大,可整体自然伸缩,基本不会因热胀冷缩遭到破坏(热胀冷缩造成的皲裂是坚硬的花岗岩山体被逐渐风化的最重要原因)。

用水泥、黄砂、浅色石子等材料制作的草莓甲颜色明度高,与自然漠面明度相似,只镇压流沙,不改变沙漠漠面对太阳光的反射率,称为浅色草莓甲。用无毒且理化性能稳定的黯色材料将草莓甲表面黯化,能显著增加沙漠漠面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提升草莓甲覆盖区的平均气温, 称为黯草莓甲。

草莓甲可期待的使用寿命很长,可能达几百年,甚至超过1千年!

在重要的季风启动区,平整流动沙丘、铺设草莓甲可能是人类遏制、消除沙尘暴的唯一手段。

岑参诗曰:

轮台九月风夜吼,

一川碎石大如斗,

风吹满地石乱走……

在我国西北大风地区,斗大的石头都能吹得满地乱走,在世界大风暴地带,几吨重的汽车都能被暴风掀翻,草莓甲就一薄薄甲片,暴风袭来,岂不被吹得满天飞?

我国西北地区不少平坦的戈壁有着较小的坡度,裸露的基岩更容易呈现倾斜状态,在这类戈壁或基岩上,大体呈圆形的石头如果受风面大,与大地接触面小,不需要太大的风就能将石头吹得向低处翻滚!若石头是块石,平卧地面,暴风安能吹动?大风将立着的人吹倒在地不稀罕,将倒在地上的人吹得立起来,或吹得乱翻跟斗,那就奇了 (恐怕只在特大功率的风洞试验中才有)!汽车亦是如此,汽车受风面积大,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轿车上部凸起还能在大风中形成气压差产生很大浮力,被暴风掀翻不足为奇!若与汽车等重的方形石板放置在地面上,地球上最大的17级风能吹动么?草莓甲虽薄,却接近石头比重,受风面积小,相对重量大,平贴于地面,在暴风中别说被吹得满天飞,被吹动都几无可能。

不考虑淡水的匮乏,不考虑季风,将流动沙漠平整后建成人造灌溉草原,也能镇压流动沙漠!也能消除沙尘暴!人造灌溉草原表层物质疏松,土层厚度不大,比重较小,只要淋湿地面,大风暴来袭之时,土壤、沙子、草本植物也不会被刮走!

很显然,沉重、坚固的草莓甲比淋湿的草皮更能抵抗特大风暴。

草莓甲绝对能镇压流沙!用草莓甲覆盖流动沙漠,一定能消除沙尘暴!

由于没有了沙尘暴,我国北疆、甘肃北部、内蒙北部地区富集的风能资源就能得到大规模开发。

我国北部地区风能资源总量有多大呢?

相关资料都是粗略估算,差异很大。这里提供参考信息:——美国能源部经调查认为,仅德克萨斯州南达科他州两州风能,就足以供应全美国的用电量

我国北部地区是世界陆地风能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风能资源富集度可能不逊于美国这两个州,或者说,没比这两个州差多少,面积则大出很多!中国年发电量稍高于美国,因而,中国北部风能似乎也有可能与全国发电量大体相当(在此强调一下,美国能源局估值与我国气象科学院估值有较大差异)!

这是大自然施予中国的恩赐!

若风能资源被大规模开发,近地风速会减小,反过来又会导致扬尘量进一步下降。

硬甲片表面如果被黯化,会增加新疆地区夏季气温,降低气压,导致东南季风、西南季风被加强,中国华北、华中、华西南、青藏高原降雨量增加。

这岂不极大地改变了新疆地区的自然地貌?

大约在100多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并无沙漠,而是河湖众多、植物繁盛、气候湿润的绿洲,形成沙漠化过程的地质背景是第四纪新构造运动。

既然塔里木盆地沙漠并非亘古就有,为何不能对沙漠地貌略加改变?

 

4.景观沙漠

很多人认为沙漠有着特异之美!

世界上大部分沙漠都有游客光顾,中卫沙坡头、敦煌鸣沙山、腾格里月亮湖、以色列死海、美国加州死亡谷国家公园等都是知名的沙漠旅游景点。流动沙丘才是沙漠美景中的精华,将流动沙丘平整后覆盖草莓甲,中国岂不再无沙漠美景?

此乃不能不重视的人类需求。各大沙漠可遴选出最美漠面,维持其自然形态。

这里有一个问题:——扬尘、沙尘暴、沙漠移动主要由流动沙丘产生,而部分流动沙丘却需要保留,怎么办?

该问题能被解决。起风之时,利用埋设管道与低矮喷头喷洒淡水,或用大功率喷雾机喷洒水雾,使沙丘表面保持高湿状态,就能预防扬沙。

如果流动沙丘在黯草莓甲覆盖区的北方,冬季晴日高温通常也在零度以下,喷水后沙丘坚如磐石,即便有大风也不会有扬沙生成。春末夏初风大沙松,是流动沙丘扬尘和移动的主要季节,就需要依赖喷水固沙了。

尽管暖季中流动沙漠不需要天天喷水,尽管喷出去的水一部分可回收,但滞沙淡水总消耗量还是较大!沙漠中的淡水十分珍贵,这是我们保留流动沙丘景观必须付出的代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