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变成低智能的?
(2016-01-19 18:38:02)
标签:
智力智商智能 |
分类: 英才训 |
人是如何变成低智能的?
科学界认为,人脑神经元数量高达140亿个,每个神经元有突触几百个乃至几千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达每秒30万公里,与光速一致,人脑潜能极大!人类目前开发出的智能仅及潜能的十分之一。
人有智愚之分。十分之一是个大致的平均值,高智慧者开发出的潜能高于此比值,低智能者则不及。
人之智愚是先天决定的么?
不!
至少不完全是!
没有人否定不同人脑之间存在生物学上的差异,但此差异并不能决定人的智商和智能。假设一个人拥有生物学上的优势大脑,我们给他的大脑打最高分5分,另一个人的大脑有着明显的差距,我们打4分,5分大脑因为闭塞、偏颇、挫折、困窘、疾病、走花溜水、好逸恶劳、玩物丧失等原因,其大脑潜能只开发出8%,他的智商级数只有4,4分大脑因为教育、勤奋、刻苦、博学多思、积极进取、深谋远虑等原因,其大脑潜能开发出20%,他的智商级数高达8!
这不是差异的全部!假设5分大脑者在娱乐场、温柔乡、监狱之类的环境中度过大半生,或在偏僻山村种几亩薄地,或在寺庙中落发为僧,4分大脑者居于社会体系、经济体系、科研体系或进步运动之中心,两人一生表现出的智能差异,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人类经过数百万年进化,大脑功能极其强大,生物学基础也是极其先进。一个普通人,其脑功能的硬件及遗传软件与其它动物相比,与计算机相比,简直就像F22战机与木骨滑翔机之间的比较!即使人的大脑潜能只开发10%,在现代文明大环境中,绝大部分普通人能够表现出的智能,是任何一种聪明动物和高级计算机都望尘莫及的。
那么,很高比例的人智能是如何低于平均值的呢?
很高比例的人又是如何变成极低智能的呢?
一
关注力是学术界普遍认为关乎智商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人脑功能十分强大,但人在幼小时期不能较长时间集中心智、精神、耐力于某一件事情,脑功能就不能高度发挥。譬如读书学习,若无专注力,自然学习效果差,认知能力弱,学习到的知识少,学习能力也不能提高。
问题是,很多人在整个学生时代乃至一生之中,都不能培养出应有的专注力!在现代社会,其智能肯定极低。
打个比方:有两座集雨面积相当的山区水库,一座大坝高可形成的落差大,一座大坝偏低可形成的落差偏小,但是,高坝水库的库水从沟壑、溪流、山洞、岩隙、引水渠、溢洪道、坝体中大量渗漏,能通过引水管带动水轮机发电的水量很少,坝高偏低的水库则没有渗漏,库水基本能集中发电,发电量可能比高坝水库大得多!
坝高偏低的水库里的水能专注于发电,高坝水库则相反。
从开发水能角度看,高坝水库水能的开发程度自然很低,作为水能设施,其价值自然就很低了。
二
有人记忆力差,记下的东西很快就忘记了,这样的人,学习能力低下,不能形成最起码的知识储备,智力肯定低。
记忆力也是关乎智商的重要因素。
记忆力差是否是天生的?
不!至少不完全是。
每个人受到的外界刺激、形成的短时记忆都有可能淡忘。有人记忆力强,是因为他对外界刺激乃至记忆内容感受强烈,并且善于保存,善于以重复“点击”形成长期储存。
感受强烈不是一种天生的认知形态。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社交中保持良好心情、清醒头脑、浓厚兴趣、热情关注,更容易形成强烈感受。在学习过程中,有些人产生的强烈感受,主要源于自己有意识运用的认知技巧,譬如,有些人为了记下某些东西,常常有意识将其与另一些自己更感兴趣、更容易兴奋的事物联系起来,使记忆更容易被唤醒,更容易被加深。
善于保存,就是善于将人受到的某些外界刺激分类出来,让其进入大脑的记忆系统。大多数普通人,在这方面没有有意识提高自己。
针对重要知识的重复记忆就更不为普通人所重视了。普通人对引起自己情感强烈反应的经历可能反复记起,记忆深刻,但与工作、事业相关的很多重要知识、信息、经历却没引起重视,也不愿记起,更不愿利用……。长时间不“点击”,不重复记忆,当然就会被淡忘。
人们写日记,写札记,写博客,晚上回忆当天经历的事,归纳知识,整理思想,反省自己,缅怀过去,写月总结,写季度总结,写学期总结,写年总结,看书,写读后感,写方案,写规划,都是重要的点击和重复记忆的过程!有这种过程的人,记忆力必然偏强。普通人中大部分人没这样的习惯,自然就记不住东西了。
多回忆、多联想、多思考的人,必然记住的东西多,记忆力好。
人们的记忆系统是个极其宏大的“仓库”。很多人将自己短期记忆过的东西随意丢在这座仓库内,不分门别类,不按种类放置,蔬菜、水果、肉蛋奶、冰淇淋、服装、鞋袜、器皿、电器、珠宝胡乱放在一起,将仓库变成了“混合垃圾场”,最后,自己都不知里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消融、腐烂和损毁,更不知里面曾经有过什么,哪里还谈得上将仓库里的东西在需要时取出为自己创造价值?
三
尼罗河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华夏文明都是古代世界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为何这些曾辉煌灿烂的文明最终没胜过欧洲文明?
思维方式的不同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在亚非地区,人们的认知容易浮于浅表,不求甚解,对事物的内在机理喜欢主观臆想,入歧迷玄,导致人类的主流科学没有从这些地区充分发展起来。
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知识界更注意各类现象,发现其中的奥秘,探索本质,重视调查取证,重视量化分析,致力从中归纳出重要规律,并进行逻辑推理,科学演绎,使其认知能力和科学思想得到高度发展。
这样的科学思维,在当今的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但发展中国家的普通人没能形成这样的思维。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国民认知能力还是处于蒙昧状态,不愿看科学书籍,很少对现象进入深入探索,很少探索事物的深层机理,喜欢主观臆断,认识易偏颇,思想易囿于成见、迷信、玄学之中。
还有很多普通人不喜欢用脑!不喜欢用脑就是不喜欢思考!人体的功能通常是用进废退,不喜欢思考,很少思考,思维能力当然就变得弱了。
人类进入机械化时代后,体力劳动不再是文明建设的最重要因素,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才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因!在这样的时代,一个思维能力弱或不喜欢思考的人,其智能之低不难想象。
四
想象力是指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譬如有人在你面前说起候鸟,你就能瞬时想象出各种候鸟的形象来,因此,想象是建立在知识储备基础上发生的。
想象力也被学者们认为是关乎智商的重要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自己并不缺乏想象力,这是因为人们只认识到了普通的想象。有一种高级想象,我将其成为总体思维。
何为总体思维呢?
为解决复杂问题,以人类文明大背景为参照,在合乎道德、法律、伦理、科学原理的前提下,与相关知识、相关信息无限制链接,为跨领域、跨学科的复杂问题寻求近似最优的解决方案,这样的筹划为总体筹划,相关思维为总体思维。
人类文明进入现代时期后,每个专业都得到了深度发展,积累的专业知识总量极丰,一个人在该专业从事研究想取得重要创新性成果殊为不易,跨领域跨学科研究的困难就更大了!而一些复杂问题的解决,很多重要发明、重大文明建树必须涉及多领域多学科。
发达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个文明发展“瓶颈”,越来越重视鼓励学生接受多专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交叉学科、复杂学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跨领域跨学科研究,并在这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也在推动学生接受多专业教育,也在推动交叉学科及跨专业研究的发展,但是,我国教育模式本来偏重知识灌输,不太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待文明也饱受“拿来主义”制约,加上多专业教育、跨学科研究的效果有一个滞后期,因而导致中国人总体思维水平过低,很多重大问题、复杂问题至今未能有被公众认同的、近似最优的解决方案,致使这些问题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如人口膨胀问题、城市高房价问题、贪污腐败问题、三农问题、农村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等等。
三峡水库运行机制是“蓄清排浑”,从泥沙专业角度看,该机制完全正确,但是,只要以总体思维分析,只要联想到三峡水库年沉沙量(约2亿吨)与长江中下游黄沙资源年消耗量(超过10亿吨),只要联想到深秋乃至初冬时期的长江航运乃至长江本可形成的深水航运功能及其宏大价值,只要考虑到多雨年份的长江防洪,只要考虑到长江上游水库被粗砂石头掩埋的“必然”趋势,只要考虑到长江上游系列高坝水库可能对下游地区造成毁灭性重大灾害,三峡水库采用这种机制就是彻头彻尾的大错误!
若运用总体思维,这些问题本来都可以解决,或者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三峡水库运行机制源自专业思维,完全与解决这些系列问题的方向背道而驰。
中国存在很多这一类型的严重问题。
我们面对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思维都与人类文明中的相关知识、相关信息链接了么?没有!我们的知识储备,我们的传统思想和专业思维无法或不愿进行这样的链接。
全世界人人都是如此,也没什么不好的后果!但是,发达国家很多高智慧人才不是这样的,我们与之相比,我们的智能就显得很低了。
人们将大脑快速、广泛、深入、接近正确联想的能力,称之为“灵商”。
大家想一想,自己的“灵商”究竟有多高?
五
知识渊博的人,需要某类知识时可迅速从大脑中调出,为其所用,其智能必高。通过学习前人积累的知识而不断增强能力的人,能力会越来越强,其智能亦必强。
人一生的经历十分有限,仅靠亲身经历形成的知识亦十分有限,现代人主要通过读书、听闻、浏览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增加知识储备量。读书、听闻、浏览太少,或将曾经获得过的知识逐渐淡忘了,这样的人,智能必然低下。
学好了中学所有课程,不仅仅能获得中学课程传播的知识,还能达到相应的思维层次,也能形成相应的工作能力,学好大学本科、硕士、博士课程同样如此!钻研高智慧人士、成功人士、才魁、大师的论语和著作亦是如此。
很多人不愿学习,不愿通过学习增加知识储备量,不愿通过学习增强能力,在现代社会,这种人的智能必然低下。
六
人杰智能,社会放大;英豪伟业,时势造就!有志者当研究世事,发现趋势,投身热区,搏击中流。丽花盛开,彩蝶飞来;高处鼓舞,人才趋附;美名昭昭,粉丝如涛,功勋卓卓,万人顶托。
一个人没拼搏进取之心,不可能是成功人士!不可能发挥高智能!不可能成为人杰!不可能成为英豪!
七
认为自己强,自己不一定强,认为自己差,自己一定差。
自卑是人之大忌。人之初,都没有知识,都没有本能外的能力!人的知识是通过认知和学习获得的,人的能力是通过领悟、学习、训练获得的,人的智能是通过工作、斗争、建树发挥出来的,一个自卑之人,实质上是阻塞或关闭了自己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发挥智能的道路!
怯懦是自卑的皮囊。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社会依然盛行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这样的“大丛林”之中,一个人、一个民族若是过分的自卑和怯懦,想想会有怎样的下场?
希望这篇博文对每一位读者都有所裨益。
读者看了这篇博文,除了可以对照自己,对照自己的孩子或下属外,更应该对照我们的很大一部分族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