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致远——苏州吴江静思园(十二)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众安桥北隔开几丈水面处是盆景园。园中盆景以松拍类为主,园呈开放式半岛状。盆景园中有巨型灵璧石,是为“米芾拜石”,于众安桥隔镜湖望去,只见那个米颠,真是石痴,整肃衣冠,手持象笏,正恭恭敬敬地向一奇石顶礼膜拜。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镇江。宋徽宗召为书画院博士,曾官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称他“米颠”。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米芾知无为军时,初到官衙,见立石奇丑,石状峥嵘,甚喜,口称“石丈”,著朝服持笏便拜。
碑廊北首有六角亭伫立水中,名为“绿晓亭”,
可由汀步石涉水而至。
静思园第一大景区“镜湖”。在湖的周围各种亭台楼阁相环绕,每幢以其自身的形态相独立,建筑与建筑之间又形成以水相对应的园林景观。水的中央一架鹤亭桥作隔景,把一片泱泱湖水划分为二,形成一幅水上水下动静相映的风景画面。如果说园林的水是美的符号、活的灵魂;那么,静思园的水和建筑相融合所形成的意境却另有一番情趣。
西边的《历代科学家造像碑廊》乃静思园中一大景观。园主陈金根先生曾荣获二00二年江苏省杰出精神文明建设奖,被誉为:“富而思文,热心公益事业的民营企业家”。园主经营实业三十载,深感企业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为了纪念历代科学家为我们民族作出的卓越贡献,让全国数以万计的青少年在游园的过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民族自豪感。他博采众长,采纳了原吴江市政协主席徐敬柏同志的创意,以常州市政协委员、中国民盟盟员王日曦先生所著《中国古代科学家造像》为蓝本,通过碑廊的形式展示出六十五位科学家的非凡业绩,勒石颂德,以厥其勋。碑廊的建成,为青少年提供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基地。杰出的人类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孙轶青教授特为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