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致远——苏州吴江静思园(三)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南面为一大型院落。
入口北楼上塑有“灵鹿衔芝”彩色浮雕。早在汉代,“商山四皓,渴饮山泉,饥食灵芝,隐居山野,胸怀天下。”灵鹿衔芝,表达的是高士们的仙风道骨,引申下去就是长命百岁,万寿无疆。
院落之东有小池一方,池东为小型假山一座,山巅有“旧时月色亭”,此亭与怡园“旧时月色轩”同名,出自南宋词家姜夔的代表作《暗香疏影》“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假山下有洞壑,登山道藏于洞内,沿此登顶,坐旧时月色亭可俯瞰全院景色,亦可远眺西部园林景区。

灵璧峰石妆点园林。苏州园林大多采用太湖石叠山、点景,灵璧石用之甚少。其原因是苏州西山太湖盛产太湖石,由此,瘦、皱、漏、透的太湖石和粉墙黛瓦的厅堂楼阁,以及名贵的花草树木,溶合成一幅小巧秀雅、精美绝伦的立体画卷。然而,在静思园里除了这些美伦美焕的经典之外,灵璧峰石随处可见。园主陈金根先生常说:“吴江多水寡山,吴江人很亲切,性格如同吴江的丝绸,细腻柔软,可谓智者乐水。然吴江人精神却因无山而缺憾。仁者乐山,特须彰明。故我把巨大的灵璧峰石运至园中,象征山岳用来体现吴江人柔美身躯的内在筋骨。”


悟石山房北墙建有古戏台一座,是从外地拆建而来的文物建筑。

正北为主厅弘雅堂,此堂为文物建筑,系从上海拆建而来。

弘雅堂,原名“天王殿”,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此厅堂曾为“小刀会”活动的正堂,后从上海市老城厢的人民路丹凤街保护到静思园。“弘雅堂”与“凤”有着不解之缘,当初保护这座古建筑是在上海城隍庙的丹凤街,“丹凤朝阳”,恢复此座建筑时,园主为了“暗示”这座建筑的故里,特在屋脊及小抄口上分别塑了三个凤凰,由此“弘雅堂”变成为引凤的筑巢。

眼前的凤凰伉俪之秀石,是五亿年自然造化的稀世珍品,千古绝唱。今栖息于静思园,纯属天意。

灵璧县有座凤凰山,凤凰山上有一口宋代花石纲老坑,老坑里埋藏着一对凤凰伉俪,这一对精美绝伦的秀石,世代沉睡在坑里,直到公元2003年才被世人发掘,重见天日。
凰为秀石,体态婀娜妩媚,那镶有牡丹的翼下依偎着一只乖巧的幼凤,凰母用一种慈祥爱怜的神情护呵着它的幼子,由此我们不难体味到母爱的神圣。
前一篇:静以致远——苏州吴江静思园(二)
后一篇:静以致远——苏州吴江静思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