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致远——苏州吴江静思园(二)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经门厅,过一方小天井,为花篮厅。绕过屏风,迎面即为镜湖,故此花篮厅实为障景。

东镜湖沿湖为建筑所环绕,东岸为水云亭及两侧长廊,南岸为弘雅堂、听雨轩,西岸为鹤亭桥,北岸为嘉会堂、花篮厅,出现歇山顶、卷棚硬山顶等多种式样。各建筑的体量、高度比例协调,主体建筑之间以各式长廊过渡调节,使得建筑天际线高低起伏而不失平衡和谐。此区建筑布局与苏州网师园极为相似,几可一一对应,只是东西方向相反而已。水云亭似月到风来亭,亭两边皆接以长廊。弘雅堂、听雨轩似小山丛桂轩、濯缨水阁,嘉会堂、花篮厅则似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

于水云亭中北望,西面为“嘉会堂”,东面则是“花篮厅”。
“嘉会堂”是园主人会客议事的场所,寓意“嘉宾如云,高朋满座,会客四方之大雅厅堂”。是从苏州整体移建的苏式厅堂,整个厅堂用材多为“黄柏树”,故原名为“黄柏厅”。原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梁及斗拱都匀有精美的木雕花样。
北入口不远处的花篮厅特色是四面有回廊。是园主于八十年代末从苏州干将路一大户人家拆迁时收购而来。因厅之步柱不落地,柱悬花篮,故名“花篮厅”。

东镜湖环湖皆以条石砌岸,方正严整,气象森然,有北方皇家园林法度,雄壮之风尽显,然建筑均为典型的南方风格。尤其是鹤亭桥,其处理手法酷似扬州瘦西湖五亭桥,兼具南秀北雄之风。


静思园以“古建博览,奇石世界”自豪,别具韵味的古代建筑和规模浩大的灵璧奇石构成它吸引游人的两大亮点。主人性喜玩石,尤其喜爱号称为“天下第一石”的安徽灵璧石,曾数十次出入产地,搜求古今奇石,至今已搜集了奇石精品3000余方。其中精品就有1000余枚。

庭院中央置奇石庆云峰,此石号称世界灵壁石之最,为静思园镇园之宝。

庆云峰于2001年创灵璧石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记录。

庆云峰高9.1米,比起江南园林峰石高度之最的苏州留园冠云峰,还要高出近3米。周身有1600余孔窍,其中过桥孔洞168个。窍穴遍布,玲珑剔透,千窍生烟,重136吨。其石体量之大、造型之奇,堪称独步江南。

这块江南罕见的灵璧奇石,曾令无数游客和赏石家赞叹不已。其实,这块精美的灵璧石早在宋代宋徽宗造“艮岳”时,就被世人在灵璧县一个叫“狼窝掌”的山凹里发现并挖掘,由于当时的挖掘和运输条件的限制,挖而辄止。乾隆帝为其母做寿时,各地征石,也曾挖掘未果。当今世界已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的挖掘运输工具已具备开采能力。园主八赴灵璧,亲自考察论证,并与当地石农李富贵君合作,历时三年将此“宝物”挖掘移之地表,从此,这块千年尘封的“美石”得已重见天日。“宝石”问世,当地百姓惊喜万分,不舍得将其运走,园主为了答谢百姓在采石过程中给予的支持和帮助,特意在当地放了二十几场电影。
园主将这块一百三十六吨的巨石从千里之外运至静思园,确实费尽千辛万苦。山高无路,水深无桥。园主投资修路五公里,修架两座桥。并采用宋代“扒杆缆绳”之法,将其放置在二十五米长的超重平板货车上起运。如此庞然大物从灵璧县运到吴江路途千里之遥,谈何容易。白天车多繁杂,只能等到午夜车少时运输,一路风雨兼程,历尽艰辛,整整运行了五十五个昼夜,才安然无恙地把这块“宝石”运抵到“静思园”。
石至以后,园主到上海请了两台150吨吊桩车,择黄道吉日将其竖起。这天,风和日丽,晴朗无云。三十几名富有经验的石农在现场用钢丝绳将石头扎好起吊,由于要使巨石保持垂直,几经周折,直到下午两点多钟才将其落驻,所有围观者和施工人员都欢呼雀跃,园主夫妇和老母奉香膜拜,感谢上苍恩赐。就在此时,天空忽然狂风大作,乌云滚滚,瓢泼大雨从天而降,将“美石”洗刷一新。转眼间,云开雾散,霞光万道,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惊讶,有道是:“天赐灵石落吴江,吉人金根园收藏;一帆风顺踏实地,庆云峰名千古扬。”(西河杨柳《庆云峰赞》)自从《庆云峰》横空问世,社会各界爱石者前来仰赏,留下许多精美的赞美诗篇。园林美学教授金学智先生曾将此石封为江南第五大名石,细细品来当值无愧。


“拜石轩”面对镇园之宝“庆云峰”,这座建筑原为园内的“弘雅堂”前厅,建于清道光年间,保护到“静思园”之前,坐落在“上海老城厢人民路丹凤街”。

此建筑虽面积不大,但用料却十分考究,梁柱用柚木所制,线条简洁流畅,轩内匾额“拜石轩”由上海书画院院长八十四岁的程十发先生书写。厅内陈设紫檀家具,以及用灵璧石制作的“石磬编钟”、“弯刀磬”。

计成在《园冶》“灵璧石一章”中曾这样写到:“有一种扁朴或成云气者,悬之室中为磬,所谓‘泗滨浮磬’是也。”灵璧县地处皖北宿州地区,五亿年前为一片海洋,后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灵璧石”。由于该地区为“卡斯特”地形,石灰岩质,方解石(酸性红土)中“铁”的含量较高,以及海底生物地质环境十分复杂,加之火溶岩喷发过程中与各种矿物质、生物、泥沙混合在一起,从而使“灵璧石”色彩斑斓,形状各异,叩之有声。

人称“八音灵璧”的“编钟”,早在汉、唐便作为宫廷乐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所传送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石制作的“编钟”演奏的。


庆云峰西侧的长廊中陈列着一方专供宫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铺地方砖——“御窑金砖”。

庭中栽植的火棘结满红果,在冬日的萧索中添加了一抹亮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