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烟雨——苏州上方山森林公园(十)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石湖草堂之侧有石阶路,道分两岐,上山可到望湖楼,下山到范成大祠堂等处。
“望湖楼”建在茶磨屿山顶平台上,是面湖的楼阁式明轩。楼前有石砌平台,可以喝茶观湖。因为平台前临悬崖,没有树木遮挡视线,所以视野分外开阔,石湖景色尽收眼底。这里小憩,实在是心旷神怡,是闲来观湖的绝佳去处。去时正在整修中。
两层翘檐,楼上匾书“湖山佳处”,上面题款为“沈周”。楼上联:“竹送清溪月,松摇古谷风”。董其昌题。
“望湖楼”座西朝东,背倚上方山,面向石湖水。登临堂上,向前眺望,近处景区内外的湖溪、田舍,远处苏州城里的高楼大厦,尽收眼底,是观景的好去处。此为石湖中的小岛“天镜阁“。
石湖北岸的双桥——行春桥与越城桥。
楼下的槛联由唐寅书题。上联:“独上高楼是山色湖光胜处”下联:“谁家画舫正清歌美酒酣时”。
从“望湖楼”向北,再转右侧,拾级而下,前往“石佛寺”。
洞前小溪上石崖架一石梁,称“小天台”,仿天台山石梁飞瀑的意思。“小天台”,明都穆题,吴进贤补书。都穆(1458-1525)明代礼部主客司,金石学家。吴进贤(1903-1999)书法家,与吴清望、余觉、蒋吟秋合称“吴中四杰”。
石佛寺又名潮音寺、海潮寺、潮音禅院等,始建于南宋,依山而建,就山岩琢出观音像一尊,高一丈有六,神态逼真。后多次重修,现崖间观音像为明代留传至今。
乾隆曾题写匾额“普门香梵”,并撰写对联一副“愿力广施甘露味,闻思远应海潮寺”。
对联至今仍在观音殿的石柱上。
现石佛寺内两端为两层小殿,殿依山面潭而建,下为观音堂。崖石涧一泓清水,水深崖峻,崖壁有明清石刻,潭前上方有石梁,上刻“梵音胜迹”。
由山岗下拾级而上是五米多高的平台,入内是三开间正殿的“茶磨山房”,毗邻正殿南是三间轩屋,轩屋正对行春桥,曾是乾隆赏石湖之处。乾隆游石湖时,曾在此观看石湖渔民捕鱼后,并写下《观打鱼歌》一首。
中堂悬挂的画作描绘的是艺术加工过的“石佛寺”,非写实,周围的山川没如此雄伟、险峻。
茶磨山房柱联:石佛为邻常听松籁,湖波弥望自足莼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