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2022-06-19 19:42:04)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木栈道通往枫树林中的茶楼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木楼、草庐、栈道,一处别致的茶室。或听雨或赏花,或沐浴午后阳光,在茶室里,偷得浮生半日闲。泡在一间茶室里,泡的就是个心情。无论喝的是清茶还是浓茶,无论能否以茶入境,都不愁把烦躁泡净。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茶楼后是饮马池,传说吴王曾在此养马。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石坊阴面刻“祥发中吴”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十景塘”中的“宛转桥”。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宛转桥架于天平山十景塘上。明末,范允临建高义园时,凿池建起凌波曲桥,名宛转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修。宛转桥共四折,总长约40米左右,桥上铺石板,两旁围以木栏。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宛转桥”在青山碧水间是那样的悠悠闲闲,任人信步,那淡淡的红栏斑痕,显现出历史的沧桑。在此眺望,近山远水,尽收眼底;凭栏四顾,景致各异,如在画中。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广袤十余亩的“十景塘”,“宛转桥”曲折塘上,走在“宛转桥”上俯视水中倒影,亦成景观。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峰峦叠翠,静影沉璧,山水之间,绿意涨满双眼。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在这里,可一览天平山的全貌。天平山海拔221米,因山顶平正,故名天平,又因北宋时曾一度将天平山赐给范氏家族,所以天平山又名赐山,天平三绝之一的奇石,就遍布在山上,天平的奇石一块块矗立似大臣朝见皇帝的笏板,所以有笏朝天之说,传说中,天平山的岩石都是向下的,天平山是一块五虎扑羊、乱箭穿胸的绝地。谁知一生为官清政的范仲淹却为其祖先选了这块绝地作为墓地。就在范坟建成时,倾刻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雨过天晴后,满山顽石都有翻身倒置,朝天矗立,形成了万笏朝天的景观,据风水先生所说,范坟因点中了天平山的生穴,才使这块绝地变成了风水宝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万笏朝天的石柱奇构究竟是如何形成?科学地讲,天平山是一座断层山,断层倾斜角近乎垂直。山体运动时,在造山力影响下,断层之间或上下错位,或左右移动,或斜向扭曲。亿万年后,一些断层仍森然壁立在天平山上。其状“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拿撑拄,不可名状”。后来人们把这些奇峰、异谷称为:龙门一线天、飞来峰、卓笔峰、照湖镜以及龙头石、蛤蟆石、鹦鹉石、灵龟石、鲸鱼石、钓鱼石、丹石等等。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这座亭子是地方官员迎接圣驾的接驾亭,清乾隆年间由范仲淹裔孙范瑶所建。清高宗南巡至天平山,地方官员均于此恭迎圣驾。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这座汉白玉石牌坊,是乾隆御赐。乾隆帝六下江南,四次来到天平山。乾隆辛未年春(公元1751年)他临幸天平时,因感佩范仲淹捐宅创义庄、以养族人的佳行,就钦赐了这座高义园坊给范仲淹,以示范仲淹品行高尚,供人们入景区即可瞻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横坊上有正楷“高义园”三字,下署“乾隆十六年辛未三月十八日赐”。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涧上小石桥,简单却大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小池中的石板曲桥,高度刚好浮出水面,恰似池中的一条小径,意境不俗。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大门右侧的小湖,游客可以在此划船休闲。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枫树林,深秋时节红叶尽染。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十)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