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2022-06-09 06:12:06)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从“登天平路”细砖门额入内,拾级而上。那里自然景观与文人景区尤为丰富。整个天平山又分下白云、中白云、上白云。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更衣亭”相传为乾隆更衣之处,是登山的起点。亭中置有精雕细刻的麒麟碑座和坐龙碑帽,为清代遗物。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石级山路,山路边怪石嶙峋。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鹦鹉听钟”。上有一石突兀,形似鹦鹉,名鹦鹉石。下有一石,状如铜钟,名钟石。石钟与鹦鹉石巧妙组合,为鹦鹉增添了一种学舌的佳音。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大石形似蹲踞的大鸟,头伸向蹬道,喙琢弯曲,两翅伸展,故以其形象名之为“青春鹦鹉”。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石壁上有摩崖:“我家鹦鹉湖,来寻鹦鹉石。湖遗鹦鹉名,山留鹦鹉迹。”咸丰癸丑上己平湖王均梦题。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在鹦鹉石的上面是“云中塔”,继续向上是“双桃”,再向上即为“白云亭”,此处为“下白云”。往西是“青峰亭”“一线天”。往东则是“云泉精舍”。天平三绝之一的“清泉”则位于其中;清泉称作白云泉。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唐代宝历元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利用公余闲暇,登游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闻有如鸟鸣琴奏的流水声,上前拔开草丛、荆棘、繁枝,见一股清冽泉从石罅中潺潺地流出,顺着陡峭岩壁向山下。当时,白居易与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筑坝,挡住泉流。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镜,块块青中带白的石头,似如朵朵白云,与蓝天白云倒影池中,相映生辉。白居易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石壁上的这首诗就是白居易所作。白居易在诗中写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云,更添波浪向人间”。后人将泉名和这首诗刻于泉池岩壁上。这首诗的书写者是苏州市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他是用左手挥就而成。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在泉旁的一块斑驳壁上有天然浮雕,粗看形似穿道袍的慈祥老人,细察酷似白居易像,侧立池畔,凝神静观,自然逼真。这就是大自然天功神造的“仙人影”。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那股由岩隙流出,用竹管接引的清泉就是白云泉。白云泉,为裂隙泉,出自半山腰峭壁岩罅之中,由于江南一带雨量充沛,裂隙水源不断,泉水常年不涸。哪怕是久旱不雨,泉水仍然丝连萦络。有古诗《白云泉》云:“云根流玉液,发泄出巅岩,香洌堪为酒,清冷要煮茶”。旧时因山僧用竹管导入化缘的古钵中,因此,又称“钵盂泉"。其水因在岩罅渗透过程中,溶解岩石中的一些矿物质,并受山体沙石过滤,所以,泉水碧清透底,醇厚甘洌。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旧时很多人游天平山,至此小憩品香茗,吟咏赋诗,感叹不已。有的言道:“一勺初分到草堂,半似甘露半琼浆。煮茶有客多题品,可惜当年不与尝”。有的诗云:“兹山蕴美玉,玉精流不尽。色清未足夸,味甘有新禀。鄙哉陆羽翁,何不论入品”。还有的感叹道: “良辰当谷雨,胜赏又云泉;一岁一游览,是山吾有缘”。还有的要“期与云泉作老友,日日来此听松风”。许多游人对“白云泉”情感至深,留下美好印象。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游天平山最喜到“白云泉”饮茶,并御题咏:“白云泉是白家泉,林色岚光太古闲;不为炫能频叠韵,高人风度缅其间”。泉水有一个特点,取一茶杯水,往里投入若干硬币。这满满的一杯水只会向上隆起,而不溢出杯外,这水能有如此强的表面张力,就非泉水无疑了。因泉水味道甘洌,唐代茶圣陆羽曾把这清泉品评为“吴中第一水”。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