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叠翠——苏州天平山(四)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高义园,是天平山庄的主要建筑。共有四进,依山而筑,渐进渐高。高义园之名为乾隆皇帝南巡时所题。高义园前园,两侧有相对题字“仁寿”、“智乐”的圆弧形大门,是一排五开间的轿厅,雕刻图案,式样古朴。
过二门楼,便是全区的建筑中心——乐天楼。这是一座宋代建筑。相传原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的读书、游览和休息之所,故以白居易之字为楼名(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因乾隆南巡时登楼眺望,翻阅藏书,故又称“御书楼”。
该楼有二层,楼下是四面厅,四周都是回廊,可从不同角度观景;门前有嘉禾范玉琨书联:“万笏皆从平地起,一峰常插白云中”;厅后东西两侧设有梯登楼,楼厅建筑更为精美,也是四面敞通的厅阁,在此可眺望山景。楼下边廊外有小院,院中利用山崖、卵石聚泉成池,环以葱郁的花木、竹丛,颇有天然情趣。
第三进为逍遥亭,取《诗经》“所谓伊人,于焉逍遥”之意,亭为歇山方亭,构筑别致,架临台上。亭北设有梯可登,南与御书楼隔园相望,互为对景。也是苏州艺人为乾隆皇帝唱评弹的场所。
“中宪公祠”题额,“中宪公”是对范仲淹次子范纯仁的尊称。纯仁,字尧夫,官至侍御史,属于“中宪”。
最后一进是高义园大殿,为歇山顶厅堂建筑,厅有三间,龙头屋脊,简朴庄肃。
殿中悬有乾隆皇帝手书“高义园”盘龙金匾,高义两字取杜甫
“辞弟输高义,观图忆古人”句意而名,壁间嵌有御碑两块。殿前东西两侧有厢房,中为庭院,植桂花、木兰;殿东院有古罗汉松一棵,松龄颇古,相传为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手植。
“逍遥亭”,为明代吴中才子文征明题额。此亭结构别致,与“中宪公祠”为一体建筑。
在高义园西侧,位于天平山庄最西部的一片建筑为白云古刹。唐宝历二年(826年)僧人永安修建,初名白云庵,以白云泉得名。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赐额“功德禅院”,成为范氏功德香火院,又称天平寺。
“有唐梵宇”门额。庚申四月(1921年),邹嘉来题。
清代同治年间,重建硬山式大殿三间及院门两重。白云古刹的大殿台基及莲瓣绕联珠覆盆式青石柱础,年代较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