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池浴鸥——苏州艺圃(四)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在水池的西岸,是“响月廊”。“响”在古汉语中通“享”。“响月”就是享受温柔纯洁的月光。在月明星稀之夜,池静如镜,月色皎洁,凭栏赏月,其意境恰也不同凡响。
廊头有副柱联“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入画步琼山”。上联讲秋色,园主踏着明月,在碧水盈盈的池边寻觅诗句;下联写冬日,披着裘衣的游人,漫步在长廊,看池边亭台假山,被洁白的雪花打扮成琼山玉树,一片银装素裹。园中此景犹如绝妙画卷。
响月廊长约15米,面向水池,是一处观看全景的好位置,站在廊中央的凸出之处,左可看延光阁横跨水面全貌、正面是乳鱼亭、右边是叠石假山和隐现于中的朝爽亭、低头可看荷花游鱼。当“月白烟清”之时,在此廊可尽情地观赏皎洁的月色,将“月色”这一静态之物,用动态的“响”字称之,运用的是“通感”的修辞手法,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了,与把“闻香”化作“听香”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月色下看山水是别有一番情味。
池水清悠,山林野卉,绝壁危岩倒影水中,假山石径曲折迂回,池中亭台绿树映现。
一阵清风吹来,水面泛起涟漪,池边垂柳轻扬,池中荷叶田田,远眺近望,入目皆是绿意盎然,若是天空飘过一朵白云,在倒影的池水中悠然的消失,也许在心中可持续良久。
延光阁水榭是园内的主体建筑,也是苏州园林中最大的水榭。其名取自阮籍的“养性延寿,与自然齐光。”此阁坐北朝南,面阔五间,高大宽敞,门户充迭,两侧厢房,亦临水布置。
水池的北面是横跨水面的超大超长水榭——延光阁,延光阁长约28米,在水面上部分有约23米,开阔五间,这五间不一样阔,中间一间为四窗格,两边四间各三窗格。延光阁北面是花格落地长窗为门;南面即延光阁对着水面部分,为了观景,下设镂空的琱阑作为护栏,顶部是花格玻璃短窗,中间则没有任何遮蔽,视野开阔,坐在阁中一边品茶,一边观景:远看奇石成山、亭台隐现茂林修竹;近观荷塘花红、游鱼戏水波光粼粼。
博雅堂前面是一个中型庭院。在苏州园林建筑中将院落分为:“庭院”、“小院”和“大型院落”,庭院是指在主厅的前沿,作为主建筑的前景,内有花台、树木、峰石,庭院四周有墙壁、或走廊、或其它房屋围绕成封闭型,构成园林内的园林,或者说是超大型盆景;小院是在房屋的左右侧、走廊的一侧,它较小,主要作用是通风、采光、美化周边,起到对建筑的衬托作用;大型院落一般就是开放式的开阔景区。在世纶堂、东莱草堂、馎饦斋前面,都有一个天井式的小院。
园子的主建筑“博雅堂”。博雅——即渊博雅正,指人则是“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指文则是“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因此以“博雅”为堂名,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对知识、对做人的追求。
堂上有副抱柱联“一池碧水,几叶荷花,三代前贤松柏寒;满院春光,盈亭皓月,数朝遗韵芝兰馨”。联句描写园中景色,歌颂园主的高风亮节。“博雅堂”前是一片荷塘,传说塘中生长一种“四面观音”荷花,即一枝花梗上四朵荷花并蒂开放,非常好看。这就是联语中的“几叶荷花”;“满院春光,盈亭皓月”,写的是明媚春光沐浴下的园景,以及秋月朗照下的亭台楼阁;“三代前贤松柏寒”,是赞美袁、文、姜三代园主都具有松柏之刚直气节。史载,文震孟敢于直谏,铁骨铮铮,却一生坎坷。其弟弟文震亨是位有民族气节的名士,清兵攻陷苏州,他避居阳澄湖畔,当他听到“剃发令”下,就投河自尽,被人救起后,绝食呕血而死。姜埰则以直谏遭廷杖。“数朝遗韵芝兰馨”,指园主的高风亮节流芳于世,为后人称颂。
东莱草堂的门前小院,可以看到一个“刚健中正”门楼。刚健——坚强有力。中正——正直、忠直,指正直之士。用在此处,自然是表示园主人的正直不屈之志,而艺圃的明代的三位园主,袁祖庚、文震孟、姜埰其生平行为也当得起刚健中正之评语,园主人建此门楼并题此额名,当然也有教育后代并要求子孙仿效这意。
东莱草堂为姜埰所建,姜埰山东莱阳人,因崇祯让他免死并戍卒(流放)宣州,由于明朝灭,而流亡苏州,购得艺圃后,改园名为“敬亭山房”(虽然最终没有流放成功,但他自认为是一名驻守宣州敬亭山的老兵)。建堂起名“东莱草堂”,以示不忘家乡。
堂上对联“松下论文诸贤乐耳;砚边挥笔数老陶然”。松下论文,数老挥毫,形象地描写疏野老人率真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