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拱立——苏州五峰园(一)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五峰园是一处始建于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众多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园林之一。五峰园在阊门西街47号(现由阊门内下塘街五峰园弄出入),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耸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岩洞等景观。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该园屡易其主,惜抗日战争前后既散为民居,年久失修,现已荒芜,建筑坍,水池填塞,古树枯死,二座石峰倒地。1983年曾对峰石进行过保护性维修加固。1982年,五峰园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园,大门朝西,石墙的门楣上书“五峰园”三个字。拙朴、干净,一目了然。五峰园的大门与大多数苏州私家园林一样,藏在小巷深处,毫不起眼、毫不张扬,极贴切地体现着古人的隐逸理念。

墙门壁上有一木质漏窗,窗棂矩形,窗洞周围镶嵌着三角形组成的图案。这花格漏窗是一件精制的民间建筑工艺品,更妙的是:透过矩形窗洞朝里望去,可窥见园内假山,山的左侧有座小巧玲珑的亭子,山下还有一泓清水池塘,其布局犹如一幅巧妙的立体的画卷。

五峰园占地仅仅只有2.5亩,却有一条精致的四曲长廊,自园门蜿蜒至五峰山房,也能给人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

踏入园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苍健的朴树,距今树龄有一百一十四岁。这棵大树全身布满皱褶和节疤,特别是树身的下半部如同蟒蛇皮,用手一摸,疙疙瘩瘩,粗糙不堪。阳光下,树枝自由舒展,枝头吐翠绽芽,生机勃勃。这棵古老的树如同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园子,见证着风雨时间的洗礼。

五峰园从正门进入后循西北端的回廊,可达柱石舫。

此舫设计精巧,独具一格,是陆地上矗起形似船舫的轩屋,俗称旱船。旱船犹如漂泊在无水的大海中。

“前舱”空无一物,只有一块匾额高挂,上书“柱石舫”。“船舱”中悬挂的四方宫灯很是精巧。


屏风后的“后舱”面北有一扇古意精致的花窗,窗前摆放着一张明代家具风格的木条桌。
“后舱”的窗后天井中有五六根石笋,石笋边上种着翠绿欲滴的芭蕉,十分雅致。
五峰园的围墙边是一道曲尺走廊,与五峰山房相通,转弯处点缀小品景致。

穿过旱船便是园内主体建筑——“四面厅”。厅不大,三开间,花格图案的落地长窗,窗上雕刻着人物戏文,其雕工之细,镂工之精,难以言表。它与西园,耦园、退思园的四面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厅内挂着古字画,充足的光线供人慢慢品味。

堂中横匾题曰“五峰山房”,系谢孝思先生的手笔。
厅南有清莹小池,用太湖石为岸,还做出了石矶,微观凸显。那些书带草,一大蓬一大蓬地低垂着头,葳蕤茂盛的叶子乍看仿佛一个个睡着的狮子头。天光云影,拉开人们的视野。园小池亦小,但也体现了苏州园林常用的造园思路——“理水”。这样的景致,也很别致。
前一篇:潭西渔隐——苏州网师园(九)
后一篇:五老拱立——苏州五峰园(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