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2022-03-14 20:10:29)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架在剑池上的桥叫“双井桥”,名字来自桥面上的两个井孔,当年寺僧就是通过这两个井孔从剑池里汲水。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双井桥的另一端是“致爽阁”,这里是虎丘山的最高点。致爽阁最初命名为“海涌阁”,到1932年完工时正值深秋,登临者被秋风吹拂,心胸为之一爽,遂改名为致爽阁。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虎丘塔是世界第二斜塔,中国第一斜塔。古老苏州的象征——“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建成于宋建隆二年辛酉(公元961年),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座塔七层八面,塔高47.7米,说它是斜塔,它到底倾斜多少呢?塔向东北偏北方向倾斜,它的塔顶偏离中心2.34米,最大倾角是3度59分,虎丘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这座塔是江南现存时代最早,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的一座佛塔。这座塔却是斜而不倒,所以更显得它的珍贵,由于在全国仅存此例,因此该塔无论在建筑科学、造型艺术、历史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虎丘是苏州两千五百年沧桑的见证,高高耸立在山顶的虎丘塔已经成了苏州的标志。所以,又印证了苏东坡的话,到苏州,不可不游虎丘。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雪浪亭在致爽阁下,为四角方亭,顶为砖木结构,歇山式,方体花岗岩石柱石栏。亭柱上刻有于右任手书楹联:“登高邱而望远海,倚长剑以临八荒。”苍劲飘逸。对联大意为“登上高丘可以望见远处的大海,身佩长剑走遍天涯海角”,联语气势磅礴,豪情满溢。 “雪浪”谓白浪如雪,远古时代虎丘山为大海中的绿色峰峦,在山巅能望见海浪滔天,“卷起千堆雪”,使人产生对太古时代的联想。亭额“雪浪亭”三字为邓云乡先生所书,题识曰:亭在剑池上,渔阳山人诗“高阁满春雪,西山如图画”是也,乙丑小阳春月补书,邓云乡。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雪浪亭北即进入云岩寺塔的院门,圆形门洞上方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海涌岚浮”砖额,大意为“海涌山上烟绕云浮”。题识曰:一九八八年冬,张爱萍补书,笔锋柔中有刚。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虎丘塔,即云岩寺塔。最初是一座木塔,建于隋文帝仁寿元年。到了五代时重建为仿木结构楼的阁式七层砖塔,这是江南现存唯一始建于五代的多层建筑。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御碑亭,在塔院内,大雄宝殿后面。宋时称御书阁,元时为妙庄严阁,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改建为御书亭,至乾隆末年御书亭共有三处,清咸丰年间,均毁。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江苏巡抚崧骏因康熙、乾隆两帝南巡时均驻跸虎丘,故又动工建亭岩巅,亭内奉有宸墨·今御碑亭之北壁,镌有康熙御诗。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从御碑亭转入东南侧的院子,这里已是虎丘的最高处。院落的主建筑叫做“千顷云阁”,语出苏东坡“虎丘寺”诗中的“云水丽千顷”。廊柱上的抱柱楹联写的是“云梦气吞八九,沧溟水击三千。”颇多文采。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茂密的树林顶上栖息着成群的白鹭。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门洞上刻着:近寐遥喧。意思是:近处安静得可以打个盹,远处却是一片喧闹之声。形容此处安静,与远处的人世间不一样。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从阁东的圆洞门,来到望苏台。“望苏”者,登高望远,可以远眺苏州城。

海涌岚浮——苏州虎丘山景区(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