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螺伏水——苏州西山岛石公山(六)

标签:
旅游游记杂谈 |
分类: 原创游记 |

前面是石公寺。

石公寺旁的内湖中微起波澜,水岸边垂柳轻摆。



石公寺,原名石公庵,亦称“精舍”,黄墙黛瓦,门前一对石狮雄镇守此方。门庭横匾“石公寺”,为原包山禅寺住持,现为苏州大观音禅寺住持贯澈所书。偌大武禅两个大字醒目地书于墙上。

海灯法师十年驻刹之地——石公寺。寺内有法师生前打坐的禅床,练武的梅花桩,圆寂之后“归骨石公”的舍利塔。石公寺建于明代之前,曾为寺、也为庵,清代时香火旺盛。1956年少林寺高僧来此云游,被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石公山所吸引,在寺里当了主持,直至1967年文革中,被迫离开石公山。



石公寺前的石径从林中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新的空气,让人卸下疲惫,浑身轻松。


回到“明月坡”。明月坡是石公山东北部的一整块的灰黑色的大理石板。它南高北低,倾斜北向入湖。古时常有文人雅士在此赏月,因名“明月坡”。清人沈彤说:明月坡广可容数百人,月夜可箫彭其上。”经丈量该石板面积5600平方米,其实它可容纳数千人。据地质学家考证:该石板偏北倾斜,坡度5度,较平缓,表面光滑如磨,无任何尘土和植物。板基由上晚石碳世纪船山组灰岩组成,岩石年龄距今约3亿年左右。

明月坡后的峭壁高二十余米,岩如刀劈釜砍,雄奇瑰丽,规模之大,实属罕见。

明月坡与广淼的太湖水之间,建有长廊小轩,让游人在驻足休憩之余可以欣赏湖光山色的美景。


景点之一的“一线天”介绍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