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巷幽兰——艺圃(一)

(2021-02-21 20:17:22)
标签:

旅游

游记

杂谈

分类: 原创游记
小巷幽兰——艺圃(一)
艺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最初为长洲(今苏州)人袁祖庚所建,初名“醉颖堂”。袁氏谢世后,此园为苏州文人文震孟(1574~1638)(文征明的曾孙、明末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所得,重加修葺,改名“药圃”。文去世后,药圃衰败,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园归山东莱阳人姜采(号敬亭,1607~1673)所有,更名颐圃,又称“敬亭山房”。后其子姜实节更名“艺圃”。后来此园又数易其主,但园名仍叫艺圃。清道光十九年(1839),园属绸业公所。到了民国初,由于经济问题,园内房屋出租为民宅,艺圃变得支离零落,不堪入目。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艺圃被列为苏州市古典园林修复规划项目。在修葺时按“修旧如旧”原则,布局、风格与原貌相近。
小巷幽兰——艺圃(一)

艺圃位于文衙弄5号,经吴趋坊,穿小弄堂,七拐八拐,终于来到艺圃门前。

小巷幽兰——艺圃(一)
艺圃很小,是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不过只有不到300米,而其面积也只约3900平方米,即6亩不到点。由于它的布局,围着它内部最大的圈子转,不管是顺时针转或者是逆时针转,都可以把它的所有景点都看到,不用走回头路、也不用走重复路。虽然艺圃很小,但苏州园林该有的特色它都具备:亭、台、楼、阁、廊、坊、斋;叠山、理水、小桥、荷塘、曲径、回廊;陈设、家俱、雕梁、画窗......等等一应俱全。因为园林小,特色又全,因而设计者就取其精华和意境而构成。
小巷幽兰——艺圃(一)
对着正门的墙壁离大门仅仅二、三米,一个花台小景,上置二三块小太湖石,一颗直立的枫树,一颗斜斜的松树,几丛草,就有了深远的感觉。
小巷幽兰——艺圃(一)
左手边立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遗产”铜牌。
小巷幽兰——艺圃(一)
墙根种植凌霄藤,攀缘于墙面,灰褐色的树皮与雪白的粉墙构成强烈对比,攀缘到墙顶后漫延开来,绿叶成荫;现在七月份,正是它的花期,桔红色花像一个个小漏斗,又像一个个金钟,缀于枝头,迎风飘舞,格外逗人喜爱。
小巷幽兰——艺圃(一)

人走在长长的石子小路上,极目望去,似乎是在无尽的山间小路上,向前走去,也没有那种墙壁迎面而来的压迫感。
小巷幽兰——艺圃(一)
身处小弄之中,再也感觉不到夏天的酷热,前后远近都没有人,安静之极。真是小巷幽幽、庭院深深,好像一下子就远离了商店林立、人流如织、车水马龙喧闹嘈杂的城市,体会一把袁氏建园后于门楣上自题“城市山林”的意境。
小巷幽兰——艺圃(一)
在曲径小弄的尽头,是一个三通的门厅,门厅正面门额有一块题为“七襄公所”的匾额,小小的门厅其实是个过道,有三个门,站在门厅中,后面(南)是入门来时的曲径小弄,前面(北)是通向后宅的小路,下中的门(面向西)是通向山水景区。
小巷幽兰——艺圃(一)

七襄公所。当时绸布业者已有尚始布业公所办了小学,而绸业公所,一直将其住宅,部分出租,部分照顾行业內家遭巨变的人家居住,并委托其管理。因此至解放,艺圃是基本完好的。苏州绸业公所以七襄为名,即是借织女星暗喻,公所内则奉祀嫘祖。

小巷幽兰——艺圃(一)

小巷幽兰——艺圃(一)

思嗜轩。姜埰生前嗜好枣子,曾经自己种了几颗枣树。故后,他儿子在树旁建了这间平房,取名“思嗜”,以示对父亲的思念。

小巷幽兰——艺圃(一)

烟霞心与洁,水月性常明。

小巷幽兰——艺圃(一)

轩畔一亭临水,名乳鱼亭。亭名最早见于清·汪琬《艺圃后记》,该亭为明代旧物,为四角正方亭。

小巷幽兰——艺圃(一)

乳鱼亭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明代遗构的亭子。亭为方形攒尖顶,高3.05米,边长3.32米。其木构部分相当奇特,亭中有八柱十二斗拱,在转角斗拱间,又置有四十五度角的月梁,天花板又以四个散斗承托,这种构造在其他亭子中很少见。尤其珍贵的是在斗拱、月梁、枋和天花板上,都有造型独到的草龙图案,更为别处所罕见。亭东南水湾上架一明代平弧形三跨石梁桥,名乳鱼桥,为苏州园林中的孤例。
小巷幽兰——艺圃(一)

乳鱼是指很小的鱼。乳鱼亭匾额为张辛稼所书。抱柱联有两幅:“荷淑傍山浴鸥,石桥浮水乳鱼”为韩秋岩撰句,程可达所书。“池中香暗度,亭外风徐来”为朱延春撰句,钱太初所书,从两联中也能品味出乳鱼亭的寓意。

小巷幽兰——艺圃(一)
艺圃的山,是用筑土叠石成山,湖石主要用于池岸的峭壁和山间小径两旁及与浴鸥庭院相连的山洞假山。所用的石头,大的峭立挺拔、纹理奇特,设计者将它们有机地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
小巷幽兰——艺圃(一)

山上的最高点是朝爽亭,朝爽是指早晨明朗开豁的景象,周围古木葱茏,山石嶙峋,景色秀丽,清爽可人。朝爽亭是六角亭,六根亭柱,亭柱间是低栏水泥坐栏,盛夏之际,坐在亭中,山间微风从林间吹来,带来一阵清凉,一阵清新,享受一时清闲。

小巷幽兰——艺圃(一)

小巷幽兰——艺圃(一)

一池碧水,半塘清荷,垂柳依依,隔岸的延光阁如浮水上。

小巷幽兰——艺圃(一)

池东南角,通向乳鱼亭的是罕见的平弧型石板桥乳鱼桥”,由六块石板构成,其中有三块石板为修复时从池中捞出的明代原物。

小巷幽兰——艺圃(一)
这种平弧型石桥是明代的传统式样,现在在苏州园林中仅存这一孤例。
小巷幽兰——艺圃(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