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单纯的模仿出不了真正的艺术,当前的书法艺术本身似乎就处于一种模仿与创造相对峙的矛盾尴尬中。初学者如果不模仿,或者模仿不到高度相似的地步,就不会受到公众审美的肯定,似乎也不符合学书的规律。如果说在模仿的功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个性化的创造,这种创造过程和行为究竟要在何种度的分寸之中把握得恰到好处?这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了。
我们探究汉字书写的历史,从甲骨文到钟鼎铭文到篆书到隶书再到真行草书的演进过程,前后有上千年的历史进程,每一种书体的出现无不是在时代和文明进步的要求下发生的,而这个产生过程也必定会伴随着时时的阵痛。因为每一种新的书写形式和章法要求都需要经过社会公众在社会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的反复审视过滤下才能渐渐得到承认和接受,所以一种创新从出现到受到关注、再到接受审视批判、再到渐渐立稳脚跟并形成一种气候,必定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此种艺术先前所赖以存在的形式进行质的纰漏上的觉察、发现和有效的修复,才能以理直气壮的充分理由来对即将出现的创新形式做出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所以倘若要进行创新,书者必须要对传统的艺术形式做多角度深层次的科学研究才有可能具备改良变革的一些可能性。而传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引发上千年不同时代的人们的情感和审美的共鸣,是因为其中美的元素和技法的巧妙运用符合了绝大多数人的情感需求和审美意趣。另外,上千年来形成的艺术形式之所以让大众喜爱,就因为其中美的元素和丰富的情感已经获得了一种相当长久的历史稳定性,这种稳定性在艺术家娴熟灵活的运用中、在大众审美的精神需求中已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也即经受住了一个民族持久的精神考察和审美考验,所以说,书法艺术在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早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对于今人来讲,在书法上再加以创造出新已经是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因为软笔书写在现实生活中早已销声匿迹,已经不属于今人生活的一个环节,所以今人在书法领域所下的功夫和取得的成果远不及普遍使用软笔书写的古人在书法上的艺术灵性和成就,这就使今人的艺术创作难以达到或超越古人书法创作的思想与艺术高度。但是在今天这个功利而浮躁的社会里,物以稀为贵的运行法则却使更多的人在从事书法艺术活动时,将目光紧紧盯在这种艺术形式背后所附带产生的经济利益上,当大家发觉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或超越古人的艺术高度时,某些急于拜会孔方兄的人士便开始高举变革书法的大旗,一面以浅薄而挑剔的眼光来对传统书法艺术指指点点,一面又用习惯于讨巧的言行来标新立异,所以出于一种急功近利的目的,叫嚣书法变革者纷纷扬扬,闲言碎语不绝于耳,留心观察,我们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这类人往往惯以“个性”二字给自己贴上一枚锐意冲破传统的靓丽标签来急急爬上书坛,试图摇身成为一代新宠,其实急于贴这枚标签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引起更多公众和圈内人士对他的关注或是遮蔽模糊其自身因传统艺术和人文素养的吸收不足而导致的苍白蜡黄的底色,所以大家也就不怪乎那些引起社会公众一阵阵惊呼惊悚的书法新贵艺术形式了--------裸体书写,在人体上写字,抱着人体用头发书写,甚至将毛笔插入女性的下体书写,这种毫无法度甚至是道德元素的所谓的创新,其实就是用极端的表现方式来强行遮挡传统书法艺术的熠熠光彩和大众审美的视线而利用很多人的好奇心或有限的审美能力来为自己亵渎艺术的行为赢得一阵阵嘈杂尖利的呼声,拉开一层厚厚的围观和保护的围墙,并趁此机会让自己在书坛上勉强挤占上一席之地。可是,但凡有一些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的人们会立刻觉察到他们的这种所谓的将书法艺术与行为艺术结合在一起所制作出来的不伦不类的东西已经完全背离了真正的艺术的本质,抛弃了艺术纯净人的心灵的功用。不仅不能给大众带来美的享受,反而在严重地干扰着人们的审美视线,误导着那些刚刚走上艺术学习和创作道路的年轻人。
我这样说并不是妄自菲薄消极对待创新,也非膜拜古人盲目崇古。书法艺术是在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独特的审美眼光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下才产生的一种由线条、结构、气势、虚实、节奏、想象、比例、层次、均衡和书者性灵糅合在一起的美的形式,所以它的特质的背后涵盖了相当精深繁复的人文元素,书者的读书过程、人生阅历、道德修养、恬淡心境以及对大自然及宇宙万物的洞察感悟无不隐藏于墨浓聿走的相谐之中,所以对于书者来说如果没有个人澡雪精神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动就不存在发现美、弘扬美、创造美的可能,也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到,王羲之所以爱鹅,是因为他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中发现了万物皆通一理的哲学理念,怀素在蕉叶上能挥洒自如地描画出点画间的圆润精妙,是源于其不受外物干扰左右的淡泊放旷、从容专注的心境。书法艺术对他们来说,既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他们借以修养品性、安静内心、祛除欲望、淡泊名利、于毫末竹帛间设计生命良性轨迹、寻找精神支点的载体,所以在欣赏他们的杰作时,我们总能发现在他们笔端流淌着的是清澈的心灵泉流,生长着的是繁茂的思想丛林,舒张着的是自由而散淡的性情,跃动着的是万物运行的美妙气韵,黑白虚实之间绝不掺杂浮躁狂妄浊污之气,而这些岂是我们今人功利盲从市侩肤浅焦虑的内心所能运生和承载得了的?
一切事物的发展变革都应该以弘扬文明、涵养人类的精神世界为终极目标,在今天书者普遍的内功外力尚未修炼到有足够的胆识和能力冲破先人思想高度和艺术境界的时候,无论是在寂寞的书写道路上踽踽独行,还是被浅薄之人冠以“泥于古人古法”的帽子,无疑都是在为书法艺术的发展传承做着一份踏实而专注的努力。同时,我们也要包容那些可能激进但绝不极端病态变态的大胆尝试,只要能引领更多的人对此做出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对今天日渐沦丧的思想道德做出有效的修复和提升,我想,这就达到了对书法艺术进行改良的真正目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