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4 暗夜中微弱的思考烛花-----关于人们普遍的精神退化

(2013-05-23 09:21:34)
标签:

暗夜

思考烛花

精神退化

自我改造

生命课题

分类: 万叶千声

    象征着文化、文明,能展现现代科技发展进程的城市正在以铺天盖地的浮华与奢靡腐蚀着人们的内心世界,所以人们精神上的退化是一种必然。

    现代城市人一方面要在集约化的生产劳动方式下过一种过于忙碌的生活,要被迫无奈地接受和顺从这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享受着由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给大家带来的现代生活的舒适与惬意,由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渗透了科技的元素,所以在劳动之余我们获得了更加充足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按照一般的逻辑推算,我们在这种时空的自由里会安享一份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并由此给社会环境带来良好的影响。但遗憾的是,我们惊奇地发现人们的精神却普遍萎靡甚至退化了。

    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是一个整体,物质自由是精神自由的一个前提保障。人们若想获得精神的自由,必先在主观上有思想的欲求和能力。

    但是集约化的生产劳动方式使我们每天在有效的时间段里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机器,我们机械地重复着每一个工作程序,即使是一个脑力劳动者,在天长日久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劳动模式下,我们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也会呈现急剧下降的趋势,思想的欲求和能力也将渐渐消泯。在摆脱了一天繁复的劳动后,当我们带着疲惫的心理和姿态走进自我的小空间时,我们的心灵并没有安静下来。那些网络、电视、歌舞等带着诸多科技手段的消遣娱乐的方式和内容闪烁着迷幻的色彩一下子涌到了我们的面前。出于一种感官的刺激需求和惰性因素,我们宁愿将时间和精力交给这些充斥着轻松、戏谑、热闹和情色的娱乐活动,也不愿去阅读那些关乎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严肃书籍。世俗中那些热闹的牌局、东拉西扯的闲聊、觥筹交错的饭局正像一个个巨大的鼓风机,隆隆作响,对我们吹来带着诱惑、试探和侵扰的强劲飓风。当惰性、盲从和安于现状的心态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守门人,那些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因素就自然会被拒之门外。

    今天,城市化的进程速度之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外乡人涌向城市,或在不离开本土的前提下,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当他们亲眼目睹或亲身感受到城乡差别是如此巨大时,他们所受的有限的教育以及闭塞狭隘的眼光就会把大城市的浮华当做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来追逐膜拜。高大的建筑物,华美的服饰,各种游乐场所,琳琅满目的超市商场,各种消遣娱乐的内容和方式都会让他们心生羡慕之情,并将之作为一种个人生活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前提和状况下,能够显示这些现代化生活质量内在高指标的科学元素和人文精神元素就被忽视甚至是遮蔽了。也就是说,他们绝不会自觉主动地发现这些元素的存在,更不会意识到正是这些元素才是形成城乡之间差别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不会把在自己的生活中快速有效地添加补充或移植这些元素当作提升自我素质、弥补自身文化缺憾的重要手段。无数人只是在这些炫目华丽的城市生活外表的迷惑下,心旌摇荡,躁动不安。他们急于改变自己旧有的生活方式而接受当下这种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这样做的唯一目的就是急于摆脱自己外乡人的身份,而给自身贴上一个靓丽的城市人的标签。在这个摇身转变的过程中,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惶惑不安和兴奋冲动,然而更多的则是盲从盲动的成分。因为这种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给他们带来原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击甚至是颠覆,尤其是当他们要以各种方式为自己的生存而斗争时,在他们原有的理性理想中,那些利益理想会被搁置在所有理想的最前位,而文化理想则被忽视甚至是抛弃了。为了生存和生存得更好,这样的选择并不鲜见。所以浮躁焦虑市侩势利自私也就充斥了他们的内心。加上人性中固有的虚荣贪婪的成分以及民族传统中一代代遗传下来的对权力的崇拜意识和等级意识,他们的观念思想就会全部集中到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和维护上,而不会顾及在自己的身份和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自我精神世界发生的诸多变化及其原因,更不会意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人,自己的言行和生活态度对整个社会心理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而最让人痛心的则是因教育的弊病所带来的对孩子精神涵养的缺失。当孩子们的父母因过于忙碌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料他们时,教育不但没有及时弥补这种家庭教育上的不足,而且就连它自身的本有的职能都没有履行和落实。急功近利的教育目的使学校成为一个大型的批量生产学生的加工厂,在这里,“学生”事实上成为了社会为未成年人所设定安排的一种职业,他们只需遵守其中的所有规范纪律,并牢牢地按照上级要求和布置的学习任务去按部就班地完成,不允许他们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作出自我的、自由的选择,即使他们能产生一点儿思考,也必须在维护集体的利益和集体的精神的前提下让自己的想法去符合与顺从那些预先获得社会共同体以及政党或其他有效的权力组织认可的观点。正应为学校教育拒绝学生个人展开自由思考,向孩子们强行灌输大量的书本知识和事实性知识就必然成为基础教育的唯一内容,而那些能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以及终身成长起到巨大指导作用和影响力的有关自我心灵、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爱情婚姻、家庭亲情、精神信仰、人类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犯罪、战争、和平等因素的教育批判性课程被统统抛弃了。这种教育模式注定会让一个民族盛产一代代无穷无尽的毫无思想和创造力的社会庸众。同时,那些以塑造人的精神灵魂为职业精神精髓的教师也在这种教育弊病的长期折磨下丧失了工作的热情、自我精神的独立和职业信仰追求以及专业素养水准。他们是最容易让民众看到的一面能够反映这个社会精神和思想状态的镜子。

    城市的理性之光正在人们懒散、浮躁、贪婪、浅薄和无聊中黯淡下去,如何从世俗生活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生活素材,由此建立一种能长久而稳固地支撑精神生活的健康机制,使之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并扼制住人们精神世界的全面坍塌和崩溃,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深思的一个重要人生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