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我在为你哭泣!
接过新教材,发现又与三年前的那套不差毫厘,索性把前两届学生使用的教材统统找出来,一一核对,发现六册的总内容都完全一致,微小的变化就是把每册的内容稍穿插变动一下,譬如把第一册的某篇转移到了第三册上,把第三册上的某篇又转移到第二册上,……如此转换,无非是每变一个版本(即使是只换了一篇也算新版),编者就可以获一次版权.受益者银袋鼓胀,当然欢天喜地,可是有谁去考虑这其中造成的浪费?前几年课本循环使用的呼声甚高,当权者也对公众信誓旦旦地许诺要节省纸张,避免重复浪费,而且还列举出多国课本循环使用的实例和好处来显示自己与国际接轨的办学理念和善于借鉴的谦虚姿态.如今事过境迁,谁来为当年的虚假高调做一个合理的且能让公众接受的解释?
现在我的书架上排满了以前的教材和教参,印刷精美,质地优良,却几乎没有任何用处,因为每学期教材的微小变动,既不会影响知识点,又不会带来什么新的思路和启示,雷同的书目越积越多.当成废品卖了吧,想想就算是纸张不值钱,单那些美文佳作被搅进碎纸机里也绝称的上是对文化乃至文明的一种极大不敬,简直可以说是一种犯罪的恶行,总是雷池难越,于心不忍;不处理掉,眼见着桌上的空间越来越小,那些凝聚着先贤名家智慧才情的书籍仅仅成了一个摆设而已.
摩挲着崭新如初的课本,似乎看到了一片片倒下去的绿色森林,看到了那些含辛茹苦用血汗供子女读书的白发双亲,看到了废品店里那一双双浑浊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惋惜不舍的神情,当然也看到了长得方面大耳笑眯眯低头数钱的畸形面孔……
一下子就想起上周<<读者>>上的一篇文章,介绍的事迹是一位上海的大学生到西北农村支教,发现很多学生使用的都是劣质盗版错误百出的汉语字典,于是他多方奔走争取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终于给当地的孩子们每人配备了一本正版的字典,现在他正继续筹集资金再为每人准备一本英汉字典…… 这个年轻人的事迹很感人,也很无奈.我给儿子读完这篇文章,他天真地问我,为什么那些孩子们的妈妈不给他们买正版的书看,我没有回答,只在心里默默地说:孩子,我该如何开口对你说----我正在为我们的祖国哭泣!
加载中,请稍候......